第一顺序法定监护人是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31 11:30:30 132 人看过

一、第一顺序法定监护人是谁?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二、法定监护人的职责包括哪些?

法定监护人的法定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三)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四)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顺序法定监护人,法定监护人具有保护被监护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权利;具有监管被监护人财产的权利,但不能随意的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具有照顾和被监护人的职责;可以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20: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法律规定第一监护人和第二监护人分别指谁呢
    法律上监护人并没有区分为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作为父母均是监护人,没有第一、第二之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024-04-15
    360人看过
  • 父母监护人是第一顺位吗
    父母通常是孩子监护人的第一顺位。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一、监护人的概念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包括:(1)法定监护人,(2)指定监护人,(3)遗嘱监护人,(4)委托监护人。上述监护人又可分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监护人应具有监护能力,符合法定资格,并克尽监护职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监护职责相适应,监护人主要具有以下权利:(1)有权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有权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3)有权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并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4)有权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5
    2023-03-17
    332人看过
  • 什么是第一顺位的监护人?
    第一顺位的监护人是谁?想必好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第一顺位继承人不一定是父母。当父母死亡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第一顺位继承人可能是祖父母或者是其他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亲属,如兄弟、表亲等。监护权是一种代理权,必须保证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监护人有明显侵犯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时候,是不能成为监护人的。一、监护的目的。监护制度的目的有二:(1)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监护人代替或者协助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可以补充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不足,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2)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通过对被监护人的管教和约束,防止和避免其实施不法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2.监护的性质。监护纯粹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不可否认,监护人的确享有一定的权利(如代理权〉,但这只是为了监护人履行监护义务的方便,法律才陚予监护人一定的权利。严格地讲,法律赋予监护人的这些权利
    2024-01-06
    495人看过
  • 法定监护和意定监护顺序
    关于意定监护和法定监护之间的排序关系,我们可以明确地传达给各位读者:因意定监护具有领先优势而处于邻居于法定监护之上的地位。这是由于意定监护诞生于指定监护之前,其背后代表着被监护人更真实的个人意愿,也更能反映出被监护人在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有利条件下所做出的慎重约定。《民法典》第三十一条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2024-07-24
    467人看过
  • 第一监护人与第二监护人各是谁的子女
    法律上,监护人没有区分为第一监护人和第二监护人。作为父母,他们都是监护人,没有第一和第二。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2、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具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和外祖父母;(2)兄弟姐妹;(3)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属和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同意。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是指哪些人第一顺序监护人是父母,第二顺序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在第一顺序监护人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时,可以有第二顺序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规定,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
    2023-08-18
    132人看过
  • 产权第一监护人100是谁
    产权第一监护人100是谁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详细介绍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②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
    2023-02-22
    65人看过
  • 结婚后谁是第一监护人
    一、结婚后谁是第一监护人一般成年后是不需要有法定监护人的。正常的年满18周岁的人,就是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此时是没有监护人的,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设立一个法定监护人。除非夫妻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要不然是没监护人的。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也可以担任监护人。二、监护人责任险的赔偿处理方式是什么(一)赔偿处理方式。监护人责任保险的赔偿处理以条款的规定为基本依据,在保单规定的赔偿限额内以法院或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裁定或经双方当事人及保险人协商确定的应由被保险人
    2023-05-06
    215人看过
  • 第一顺序监护人是否可以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担任?
    父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首要监护人,只有在其父母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的,则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确定监护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则有监护能力的人按照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顺序来担任监护人。作为子女的监护人要符合什么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由于监护人具有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财产的责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处分,因此监护人的确定往往还会产生纷争。我国《民法典》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进行了规定,但对其他原因造成了公民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他们的监护人的选任或确定却没有明确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的,一般是其亲属,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
    2023-07-04
    64人看过
  • 爸爸妈妈谁是第一监护人
    法律上监护人并没有区分为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作为父母均是监护人,没有第一、第二之分。即使离婚也是一样,当然,经法院判决被剥夺监护权的不算。一、离婚监护人是什么意思夫妻离婚后对于孩子的抚养权进行了划分,但是监护权跟抚养权的性质又会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自己虽然是没有抚养权,但依然是拥有孩子的监护权,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可以归其中一方;但是双方依然均是双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二、能把孩子的抚养权转移给亲戚吗子女的监护权可以转让给任何亲属或者朋友,但必须满足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条件。监护人不适合继续担任监护人或者不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人员或者组织的申请,查明事实后,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经诉讼撤销监护权后,原监护人的监护权被撤销,应当依法另行确定监护人。因此撤销监护权并不意味着被监护人不再需要监护,而是更换新的监护人,这实际上是监护人的变更。
    2023-03-27
    448人看过
  • 幼升小第一监护人谁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一、那些人可以成为监护人?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出可以担任监护人。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
    2023-04-06
    455人看过
  • 法定监护人有无先后顺序
    法定监护人有先后顺序。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最后是兄姐。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是配偶,没有配偶或者配偶没有监护能力的才是父母和子女,最后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024-08-05
    254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可否作为第一顺序监护人
    父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首要监护人,只有在其父母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的,则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确定监护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则有监护能力的人按照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顺序来担任监护人。一、非婚生子女的父亲有监护权吗1、非婚生子女的父亲有监护权。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
    2023-06-29
    332人看过
  • 丈夫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谁,第一顺序继承人分配原则是什么
    丈夫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其配偶、子女、父母。丈夫死亡的情况下,第一继承人可以平分其无遗嘱的财产。第一顺序继承人分配原则是同一顺序继承人平分遗产,生活困难或者无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多分遗产等。一、丈夫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谁丈夫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民法典》第六编继承,继承人有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2款规定,继承开始后,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二、第一顺序继承人分配原则是什么第一顺序继承人分配原则如下: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等等。三、继承人包括哪些继承人包括了:配偶、父母、子女、尽了主要赡养义
    2023-06-09
    80人看过
  •  监护人法定代理人顺序及规定
    监护权属于民事主体的法定监护人,其监护顺序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应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其他法定监护人监护;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则由配偶、父母或其他近亲属等监护。监护权属于民事主体的法定监护人,其监护顺序如下:1.对于未成年人,监护人的顺序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其他法定监护人;2.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监护人的顺序为配偶、父母或其他近亲属等。【民法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范了民事活动的进行。在当今社会,民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民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民法的规定不够明确。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符合民法的规范。这就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行为有不同的看法,也就会给司法带来挑战。其次,民法的规定过于复杂。民法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财产、婚姻、家庭、继承、合同、侵权等方面。这些规定使得当事人在处理民事问题时需要阅读大量的法
    2023-11-11
    45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最高人民法院监护人法定顺序是谁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4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长、姐姐、其他经相关组织或者部门同意的,可以担任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 法定监护人的第一监护人是谁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3
      孩子法定第一监护人是父母。法律上监护人并没有区分为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作为父母均是监护人,没有第一、第二之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
    • 祖辈是法定监护人么,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4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法定的监护人,爷爷奶奶不是法定的监护人。 除非未成年人的父母都死亡或者无法查找到下落的,可以由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
    • 2022年法定第一监护人是谁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20
      孩子法定第一监护人是父母。法律上监护人并没有区分为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作为父母均是监护人,没有第一、第二之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
    • 第一监护人是法定监护人吗?第二监护人又是法定监护人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3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法律上没有区别于第一监护人和第二监护人。《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依次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弟姐妹;(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必须经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