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达到多少才构成非法集资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7 14:20:57 373 人看过

吸收公共存款数额在二十万以上的到达非法集资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法集资罪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2.主观故意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非法集资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3.造成的后果不同: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部分没有归还,造成投资人重大经济损失,则定非法集资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经归还,则定集资诈骗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应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06: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非法集资达到多少构成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05
    388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有效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犯罪行为,侵害到社会法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以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有效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间借贷涉及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为的,民间借贷是无效的,法院要将案件移送到公安机关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
    2023-06-05
    79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法释〔2010〕18号(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第二条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
    2023-05-03
    366人看过
  • 多少数额构成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数额较大涉嫌集资诈骗罪,其数额较大的标准如下: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一、集资诈骗15万判刑个人集资诈骗15万,属于集资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情形,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二、集资诈骗罪350万判几年集资诈骗罪350万,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
    2023-03-14
    253人看过
  • 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的构成原则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1、行为主体: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2、行为方面: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吸收资金,并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归还本付息,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3、犯罪对象:公众存款;4、结果:扰乱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5、主观方面:故意,并且只能是直接故意,但行为人不能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行为人必须意识到其吸收公众存款的违法行为会对金融秩序造成危害,并希望或任由这种结果发生。过失不构成犯罪,一些金融机构因工作失误,因加息而吸收大量公众存款。由于利率不是金融机构故意提高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非故意实施,因此不构成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2023-07-08
    498人看过
  • 数额在多少以上达到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的金额要求为:非法集资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构成此罪。一、河北非法集资处罚办法是什么?犯集资诈骗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犯集资诈骗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犯集资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数额或情节才能构成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
    2023-04-06
    373人看过
  • 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怎么判
    一、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行为。具体而言,要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构成要件:(一)犯罪客体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的客体是国家的存款管理制度,国家对公众存款的管理秩序。(二)犯罪客观方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人客观上须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三)犯罪主体要件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四)
    2024-02-06
    287人看过
  • 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人可以拿到退款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退款是否能退回,还要看是否被犯罪嫌疑人挥霍、警方是否能追回。根据相关规定,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2024-05-11
    483人看过
  • 非法吸存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吗?
    一、非法吸存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吗?非法吸存就是属于非法吸收公人存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对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立案侦查,取决于有没有涉嫌以下三种情形中的一种:一是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是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户数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三是从造成的经济损失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
    2023-06-17
    148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者能否取得退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退款是否能退回,还要看是否被犯罪嫌疑人挥霍、警方是否能追回。根据相关规定,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要区别哪些1、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是概念不同。前者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后者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观方面不同。前者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后者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
    2023-07-10
    292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哪个严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都是属于经济犯罪,不存在哪一个比较另一个重的说明,主要依据犯罪的情节而定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
    2023-06-13
    313人看过
  • 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诈骗哪个罪大?
    一、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诈骗哪个罪大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诈骗如果从量刑上来看的话,诈骗罪比较重,诈骗罪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
    2023-06-17
    177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判刑多少年?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判刑多少年?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大小。如果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较小的,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依本法第13条之规定,不构成犯罪。(2)是否出于故意。如果不是出于故意实施的,不构成犯罪。(3)是否违反法律
    2024-02-01
    480人看过
  • 诈骗罪数额达到多少才构成犯罪
    一、诈骗罪数额达到多少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相关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标准。按照《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中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1、数额较大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10000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
    2023-06-03
    16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达到非法集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是多少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14
      关于达到非法集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个人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 涉嫌非法集资多少时数额构成吸收公众存款罪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17
      个人吸收公众存款20万以上,单位吸收公众存款100万以上符合非法集资标准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我国法律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
    • 收集吸收公众存款将多少上达到非法集资标准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11
      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达到非法集资的标准,可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
    • 如何确定非法集资集资数额多少,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青海在线咨询 2021-07-25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到达非法集资标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
    • 关在北京市XX,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达到多少构成数额巨大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三)个人非法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