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11月6日,我国第一家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一系列措施表明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逐渐加大。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认定难题逐渐显现出来。近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市检察院联合举办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实务问题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检察官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型犯罪呈上升趋势
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惠介绍,2011年海淀区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处,从其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数据分析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侵犯著作权犯罪大幅增加,尤其是通过网络侵犯著作权案件数量激增。海淀区检察院三年来受理侵犯著作权案件从零到56件115人,其中有14件26人为影视作品,3件7人为网络文字作品,涉及被侵权网站主要为知名网站。二是盗版计算机软件案件多发。
据清华大学教授周光权介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虽有传统犯罪的特点,但许多问题不能按照传统犯罪的特点来分析。比如权利人作为侵犯知识产权领域的受害者,如何衡量其受害程度远比传统犯罪要复杂得多。在传统犯罪中,财物被盗的权利人不能再使用该财物,但是知识产权领域与此不同,比如商业秘密被侵犯时,罪犯在使用商业秘密,权利人也仍然能继续使用该商业秘密。另外,传统的财产权随着财产本身而独立存在,但是知识产权往往有期限等特殊限制,需要特殊的程序去保护。
坚持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受刑罚规制,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侵权行为受知识产权法等民商法的调整。如何认定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性质成为专家讨论的焦点。
周光权分析,违法性判断在不同法领域可能有些差异,但是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应该坚持。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认定有一个前提,即知识产权法认定为违法行为的才有可能构成犯罪。通俗地说,一个权利人如果在民事上打不赢官司的话,就不可以认定对方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法秩序统一性原理要求每个刑事司法者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处理要坚持谦抑性,只有知识产权法认定为侵权,且达到相对比较严重的程度,才有可能认定为犯罪。
清华大学副教授崔国斌对此表示同意。他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很多领域,著作权法上复制和发行的规定在刑法和知识产权法上就不一样。刑法规定相对比较宏观,复制和发行的含义常被宽泛地解释,这和知识产权法的理解不同。首先,著作权法上并没有关于出版侵权权利对象的规定,而刑法将出版与复制发行并列规定。其次,复制和发行在著作权法上是明确分开的,是独立的,而刑法是将他们连在一起规定。许多专家也认为,刑法对包括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内的大量经济犯罪的认定,总体上要遵从民商法关于侵权方面的规定,坚持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才能协调处理好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面临的主要问题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量刑中涉及对侵权物品和侵权行为、犯罪数额等方面的认定,对此,学者们发表了自己意见。如假冒注册商标罪要求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里对相同就有一个判定问题。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不为公众所知悉,则涉及公众的认同感问题。这些都涉及到如何理解一般人的判断和司法鉴定的问题。
周光权认为,在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定罪量刑时,既需要参考鉴定意见,又不能过于依赖鉴定意见。如果有鉴定意见当然更好,特别是对知识产权中某些技术不熟悉时就需要鉴定意见,比如对比新版人民币点钞机和旧版人民币点钞机技术的差别等。但现实中有些案子即使找到了鉴定机构,但这个机构不一定有鉴定资质,鉴定结论未必公允。所以,还应考虑一般消费者的判断,考虑公众的认知度,如果一般消费者很容易混淆两个商标,或认为某项知识产权明显值得保护,就很难否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成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林维也认为,法官和检察官都不应该依赖鉴定意见。比如,在同一商品上使用相同的注册商标,对于是否相同,不一定非得有鉴定意见,可以通过对商标的种类、文件加以证明来判定相关事实。再如,判断出版物是否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可以询问著作权人是否发出许可,也可以要求被告人拿出证据,像这种情形就不需要鉴定意见。如果所有的要素都要有鉴定意见来证明的话,那法官无异于一个机器。林维认为应充分发挥法官和检察官的主观能动性,对一些情况作出判断。
研讨会上,与会者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的认定问题也进行了研讨。在侵犯商业秘密和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如何计算损失直接关系到定罪量刑,特别是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中,要求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才能立案和定罪。周光权分析,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计算损失数额往往涉及多项内容,包括产品研发的成本、开拓市场的成本、销售额、被侵权后收入减少的数额等,这些数额判断起来会非常复杂。他认为,对损失数额的计算,要考虑违法销售数额,从违法销售数额里可以算出违法销售的利润和对权利人所造成的损失。
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刘丽娜认为,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违法所得数额在认定上确实存在障碍。首先,刑法没有明确界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其次,获利数额的具体计算标准也不统一。所以,她建议明确将违法所得数额界定为获利数额,并统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计算标准。林维认为,违法所得数额应该等于获利数额,它同权利人损失数额、非法经营数额、销售数额都不相同,这几个数额的区分和认定是一项繁杂而精细的工作。
法律需与时俱进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保护体现一个国家的创新战略。与会专家对如何规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出了中肯的对策和建议。
专家们普遍认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很多发生在网络环境中,为此要增强立法的时代性,科学立法,使法律规范与惩治新型知识产权犯罪相适应。
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苗生明建议培养年轻检察队伍,建立专业化研究部门来解决知识产权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人多数是年轻人,对网络非常熟悉。而许多法律人对网络不熟,对虚拟社会、虚拟空间了解太少。因此,法律人在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同时,应该重视和培养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海淀区检察院率先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处,专门办理知识产权领域的刑事案件,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希望海淀区检察院能形成有示范性的案例。
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王新环建议借鉴国外的先进法治理念和经验。他说,我国还没有形成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以鼓励原创为宗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且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并不尽善尽美,现有的罪名体系已无法涵盖相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需要完善罪名体系,同时也要完善程序法体系。在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采取的是公诉模式,而国际上如德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采取的是自诉与公诉相结合,公诉从属于自诉的追诉犯罪模式。比如,俄罗斯规定凡是破坏创作发明权等一类案件,只能根据被害人控诉提起,但不能根据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和解而终止。在犯罪的侦查方面,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采取一些特殊的侦查手段。
-
侵犯知识产权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罪
158人看过
-
侵犯财产罪知识点
152人看过
-
最高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仍处高发期
161人看过
-
处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存在两大难题
297人看过
-
侵犯知识产权的认识角度
268人看过
-
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侵犯知识产权有哪些责任
500人看过
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来说,知识产权犯罪包括侵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行为,例如盗版、假冒、仿制等。这些行为会给知识产权权利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同时也会对市场竞争... 更多>
-
侵犯知识产权罪与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界限是什么,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7从外延上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比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外延要广。但在我国,基本一致。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
-
我国知识产权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有哪些特点和犯罪构成的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12从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上了解到,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七大特点:一、案件总量上升,涉案金额增大。2002年至2004年上半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数量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个案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二、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最为突出。1998年至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此类案件近5000起,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80%,涉案金额超过12亿元,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案总额的64%
-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的罚金数额如何确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如何定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刑事案件的具体应用法律几个问题的说明(二)》第四条规定,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犯罪,人民法院应综合考虑犯罪的违法收入,非法经营额,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社会危害性等情况,依法处罚金。罚款金额一般在违法收入的1倍以上5倍以下,或者在违法经营金额的50%以上的1倍以下确定。 法院决定罚款刑期时考虑的因素如下 1、非法收入; 2、非法经营额; 3、给权利人造
-
侵犯知识产权侵权了怎么确认犯罪数额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5侵犯知识产权相关案件中,“非法经营数额”直接关系到定罪量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本解释所称“非法经营数额”,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过程中,制造、储存、运输、销售侵权产品的价值。已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实际销售的价格计算。制造、储存、运输和未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
-
侵犯知识产权有哪些行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河北在线咨询 2021-03-061、未经授权,在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表演和其他活动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2、伪造、擅自制造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 3、变相利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4、未经授权,在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和网站、域名、地名、建筑物、构筑物、场所等名称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