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律是怎么保护证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1 14:41:25 416 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的证人被害人和鉴定人,公安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案件需要,采取不公开个人信息,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禁止特定人员与之接触,对其人身和住宅进行专门保护等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要具备哪些条件

刑事诉讼法证人条件有: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3.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4.证人具有不可代替性;5.证人只能是自然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17: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刑事诉讼法的辩护委托法律是哪些
    刑事诉讼法辩护委托规定如下:1。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2、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3、辩护人可以是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监护人、亲友。委托辩护的相关注意事项是什么1、权利告知。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之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2、代为委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3、受托辩护人告知。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的对于辩护词
    2023-08-05
    467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律师解除辩护应该怎么办?
    目前如果刑事诉讼法律师解除辩护的话,一般情况下审理期间可以解除辩护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一)律师;(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规定,我国辩护人的权利主要有:1.辩护人有权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进行辩护。辩护人根据自己对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理解,独立进行辩护,其他任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或团体、个人,都无权干涉。2.会见通信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面和
    2024-01-18
    101人看过
  • 保护刑事诉讼期限
    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案件起诉期限:一般刑事案件,检察院在接到公安机关移交的案件资料后,会在一个月内作出起诉或不予起诉的决定,案件重大、复杂的,可以在一个半月内作出决定。案件情况不同的,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时间也会有很大不同:1、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2、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后,认为证据不足的,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时间为一个月,以两次为限,但中间检查院审查起诉的时间,通通重新计算。那么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时间,至少多了两个月,至多是五个月。一、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哪些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具体包括:1、被害人。是特指在公诉案件中,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自诉案件的被害人称之为自诉人。2、自诉人。是指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直接向人民法
    2023-03-28
    182人看过
  • 刑事保证人-诉讼联系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范围,即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而刑事保证人则是在刑事诉讼特定环节、履行特别义务的、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它既不同于刑事诉讼参与人中任何一种人,又与刑事诉讼参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刑事保证人并不象其他刑事诉讼参与人那样,直接地参与刑事诉讼活动,而是负有担保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的义务。所以,作为刑事保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应视为刑事诉讼参加人,这样的提法比较恰当,符合刑事诉讼法律的有关规定。
    2023-06-08
    253人看过
  • 保护当事人法律地位的行政诉讼指南
    1、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2、强调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是因为行政诉讼有自己的特殊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处于管理者的主导地位。而在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他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处于被管理者的服从地位。二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管辖,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但是,当双方发生行政争议依法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和作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行政机关不能再以管理者、领导者的身份自居。3、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一是表明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这意味着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共同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约束。二是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由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案件?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
    2023-07-05
    404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意义
    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是指国家对刑事诉讼证人在履行作证义务时对他及其近亲属在人身及财产等方面进行法律保障的制度。狭义的证人保护是指司法机关对依法履行作证义务的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应当依法提供法律保护的制度;广义的证人保护指的是司法机关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的同时,也要对证人因作证而支出的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制度。证人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有人使用暴力、恐吓等方法,阻止证人出庭作证,或对证人实施殴打、伤害、侮辱或其他打击报复行为。它在内容上包括刑事诉讼证人保护的主体、对象、范围、方法及程序等方面。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证人保护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证人不是案件的当事人,只是诉讼参与人,他们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从诉讼职能上看,证人在刑事诉讼中提供证言,履行的是协助诉讼的职能。证人把自己所了解的案件真相向司法机关提供,是出于道义的责任。现实
    2023-06-06
    192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询问证人怎么进行?
    刑事诉讼法询问证人如何进行:由侦查人员来进行,而且侦查人员是不能少于两个人的,在询问证人的时候应该个别进行,告知证人应当如实的提供证据,并对叙述制作笔录。一、刑事案件询问笔录可以作为民事案件证据吗询问笔录的形成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证人没有出庭作证等问题,不能作为民事案件证据来使用。侦查机关的讯问笔录不属于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而询问笔录是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而对当事人进行调查的记录,虽然笔录上有当事人的签字和手印,但是该陈述是对侦查机关的陈述而不是对人民法院的陈述,因此其陈述对象不符合《民事诉讼法》上的规定。二、一个案件能传唤多少次一个案件对传唤没有次数的限制。但是每次传唤的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两次传唤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能少于12小时,不能以连续传唤的方式变相限制被传唤人的人身自由。如果传
    2023-04-04
    477人看过
  •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保护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对于证人的保护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刑事诉讼法》第63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2024-05-05
    482人看过
  • 辩护人是刑事诉讼主体吗?
    一、辩护人是刑事诉讼主体吗辩护人不是诉讼主体,理由在于:一是辩护人在法律上不承担案件的处理结果。辩护人作为嫌疑人、被告人的帮助者执行着辩护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审判进程和结果,然而他与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的结果均对之不产生法律上的关系,这是他与被告人最大的区别。正是基于此,法律才没有赋予辩护人上诉权、反诉权、最后陈述权等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二是辩护人对能否参加刑事诉讼没有决定权。在特定案件中,检察、审判机关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必须参加诉讼的,而辩护人只有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才能参与诉讼,同时辩护人能否继续参加诉讼也不由自己决定而是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约束。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其继续辩护,他即失去辩护人资格,必须退出刑事程序。由此可见,辩护人只是附属于被告一方,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人,而非独立的刑
    2023-04-20
    313人看过
  • 刑事诉讼当事人要学会保护自己
    量刑,即刑罚裁量,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就是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刑事诉讼当事人无论是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是受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权益.这就需要详细了解法院依据什么定罪\如何判刑,也就是刑法术语上的量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详细了解有关量刑的具体规定.量刑作为一种刑事司法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决定是否对犯罪人判处刑罚。量刑的基础是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所以,量刑首先要解决是否有必要对犯罪人判处刑罚的问题。2、决定对犯罪人判处何种刑罚和多重的刑罚。3、决定对犯罪人所判处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4、将数个宣告刑合并为执行刑。从上述可以看出,量刑就是人民法院根据犯罪的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规定判处刑罚
    2023-04-25
    123人看过
  • 法律刑事诉讼程序怎么走
    1、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2、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2024-05-05
    284人看过
  • 民事诉讼辩护人捏造证据怎样判刑
    行为人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若是构成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一、怎样定义伪证罪伪证罪的定义:在我国法律上指的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换一个口供属于伪证吗改口供如果是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算伪证,情节严重的构成伪证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
    2023-06-28
    377人看过
  • 刑事诉讼证人保证书格式是什么样的
    一、刑事诉讼证人保证书范文保证书(××××)民×号姓名:性别:民族:联系方式:证件类型:证件号码:与本案当事人关系:职业和工作单位:我作为本案证人,保证向法庭据实陈述证言。如有虚假陈述,愿意接受罚款、拘留乃至刑事处罚。特此保证。保证人(签名或捺印)××××年××月××日说明1、本样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二十条制定,供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责令证人签署用。2、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并责令其签署保证书,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3、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二、刑事诉讼证人保证书格式刑事诉讼证人保证书可分为四个部分:头部标题、证人详细信息、保证事项、落款。1、头部标题除了标题写上保证书外,第二行,要写上XXX人民法院,XXX庭XXX号而
    2023-06-06
    153人看过
  • 什么是刑事诉讼什么是刑事诉讼法
    一、什么是刑事诉讼什么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即俗称的“打官司”在刑事领域的体现,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针对被指控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公安机关负责侦查,人民检察院负责起诉,人民法院则负责审判。而刑事诉讼法,则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这一系列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程序,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与效率。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这是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目的;2.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体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3.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提升社会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5.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这是刑事诉
    2024-07-29
    92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刑事诉讼证人如何保护自己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2-24
      《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的证人、受害人和鉴定人采取不公开个人信息、不暴露外表、真实声音等作证措施,禁止特定人员接触,对其人身和住宅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证人、鉴定人、受害人在诉讼中作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
    • 刑事诉讼法刑事辩护怎么问被告人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28
      (1)一审阶段 争议标的(计算基数)计算比例 1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部份7%但不少于¥5000元 2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上但在100万元以下部分6%(您的问题适用这一条,20万的6%是12000元) 3争议标的在100万元以上但在500万元以下部分5% 4争议标的在500万元以上但在1000万元以下部分3% 5争议标的在1000万元以上但在5000万元以下部分1% 6争议标的在5000万元以上部
    • 辩护人犯罪伪造证据罪怎么办,刑事诉讼法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12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破坏、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破坏、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反事实变更证据或伪造证据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的情况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 刑事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7
      1、是否负刑事责任,看刑事法意义上的事故责任认定。 2、实质性证据材料:尚未接触到案件实质性证据材料,律师是无法确定作无罪辩护还是罪轻辩护、或者量刑辩护的,更没有办法作出判决上的预测--好的办案结果是办出来的、不是凭空预测出来的。 对于证据材料中证明的具体行为细节,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会从指控的角度进行法律属性方面的解读,而辩护律师会从辩护的角度进行法律属性方面的解读,法院最终会采纳哪一种解读方式,
    • 刑事诉讼中刑事辩护人书怎么写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4
      一、告知书格式 (一)标题 告知书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有时也可以只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二)正文 1.开头。写行文的缘由、背景和依据。 一般来说,告知书的开头或说明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或简要叙述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疑惑和困难。 2.主体。写需要商洽、询问、答复、联系、请求批准或答复审批及告知的事项。 ⒊结语。不同类型的告知书结语有别。如果行文只是告知对方事项,则结语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