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如果不见面要钱,可以向法院起诉。现在许多法律事务不需要当事人出庭。债务人可以上法庭,也可以放律师走。法院宣判后,债务人不按照判决支付价款的,债权人申请执行,法院可以执行债务人名下的财产。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供其财产清单以及财产证据。如果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只有有了判决,才有经济能力实现。
一、工程款打官司赢了,钱不拿怎么办
1、债权人打赢官司,若债务人仍然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债权人千万不要干等着。这时,债权人最好及时申请强制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3、另外他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4、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二、信用卡无力偿还怎么办?
信用卡确实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与债权人签订分期偿还协议,债务人分期偿还。如果分期偿还仍不能还款的,法院或者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2、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并且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禁止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并且法院会中止执行,等待债务人具有还款能力时,恢复强制执行程序。
3、若债务人有能力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债务人躲债不见面,债权人能起诉
453人看过
-
负条不见了债务人还清了债务怎么办
139人看过
-
无书面借据,债务人不承认该债务,怎么办?
431人看过
-
面对债务人关机怎么办
268人看过
-
欠债人找不到债务人怎么办,债务人怎么找债务人
273人看过
-
不见面借钱不还怎么办
111人看过
债务人,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首先,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更多>
-
债务人躲债不见面可以起诉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31、提供恶意逃债者详细居住地址; 2、恶意逃债者资金情况; 3、恶意逃债者生活消费情况; 4、音像视频资料及详细调查报告; 5、协调法院对恶意逃债者进行必要的依法处理措施。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第五百四十七条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
-
债务人当面承担资不抵债,债权人该怎么办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25债务人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清算。 《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清理债务。 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的情形,或者可能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进行重组。 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债务人重组或者破产清算。
-
债务人躲避不见如何样办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07债务形成时都是有话好说各自保证,但是当一定期间内,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原因,债务人出现不履行还款义务时,债务人总是三推四推,而债权人总是三催四催的,甚至有时债务人直接躲避债权人不接电话,不回信息或者上门都找不到人,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形成债务时,就让债务人留下相关的住址及联系方式和身份等信息,以及其他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和身份信息等。这样在将来即使找不到人,诉讼时也不会产生送达不到的问题。
-
两个人只见面不见面合同怎么写?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14合同起草好,双方确认没问题了,就签字盖章呗,签好寄过去让对方签字盖章就好了。 网上邮箱和传真签订前提是不需要正本,复印件就有效的合同。 1、网上邮箱,双方都要安装PDF签字版的一个软件,而且好像只有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签字,盖章不知道可不可以。 2、传真就比较简单了,签字盖章传过去,对方签字盖章再传回来。
-
欠债人找不到债务人怎么办,债务人怎么找债务人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24债务人找不到。失踪两年后,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债务人为失踪人。失踪人的财产会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