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犯罪并非法律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任何间接故意犯罪,都是以追求某种目的结果为前提的。正是这种目的结果,导致行为人原本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形态产生了性质上的变化。
一、猥亵儿童罪是否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猥亵儿童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成立条件如下:
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故意的过失犯罪怎么处理?
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分为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即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是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也即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是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又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
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
305人看过
-
其他接触性诈骗什么意思
316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故意关联性的意思是什么
424人看过
-
间接转让股权什么意思
74人看过
-
用工性质和时间是什么意思?
215人看过
-
间接性致死是否构成犯罪?
500人看过
-
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福建在线咨询 2021-07-29过失犯罪因果关系是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刑法理论中,一般认为,由于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而发生了危害后果,这一违反义务的行为与危害后果存在着因果关系。在西方刑法理论中,认为确定过失犯的因果关系,应当根据犯罪相当因果关系说,在标准的掌握上,一般以一种“最高度的盖然性”,即以社会一般人的最一般的经验知识为依据来推测。
-
女性强奸罪间接正犯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21、一般认为,女性只能是强奸罪的帮助犯。 2、将他人作为工具来利用,从而实现犯罪的情况,是间接正犯,就是说行为人不必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必直接参与共同犯罪,而是通过强制或欺骗的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达成犯罪目的。
-
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间接故意犯罪中的故意犯罪是怎么认定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5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
-
什么是犯罪中的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1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成立条件是:(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
-
犯罪中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指的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13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成立条件是: (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