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49分报道,连日来,手机内置低俗软件、滥设吸费陷阱的现象备受关注。广东中山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因自己的手机被内置涉黄软件,而将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和相关SP公司告上了法庭。与此同时,河北沧州的一起手机吸费案,一审判决移动公司败诉。
广东中山的黄先生说,他所使用的金鹏手机在今年5月突然欠费停机了,他在查询话费清单时发现有几十元的SP扣费。但在要求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解释并退费时却遭到拒绝。在检查手机时,他发现这款金鹏手机内置的浏览器能直接链接到低俗甚至是色情信息。黄先生:里面全都是那些诱导的信息,比如少妇脱光衣服全过程的什么的,都是诱导消费的。
据黄先生介绍,几个月前,他在中山市的移动营业厅当着值班经理的面对涉黄情况进行现场测试,营业厅经理为他出具了盖有移动公司公章的测试证明。之后,黄先生向中山市第一法院提起诉讼,将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和SP天夏科技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两被告承担涉黄的责任。但开庭时,移动公司却将责任推给了SP广州天厦公司和手机生产商金鹏公司。
黄先生:移动这边除了推卸责任,他还说手机内置业务应该找手机生产厂家。我马上就反驳他,你在酒店踩了一块西瓜皮,不可能去找种西瓜的人吧。
在巨大利益链中,各方渔利者相互推诿,到目前为止,此案尚未判决,黄先生至今也没能讨到说法。相比之下,河北沧州的樊先生要幸运的多,他同样因为手机内置的吸费陷阱将中国移动孟村分公司告上了法庭,经法院一审判决,移动公司败诉,樊先生总算讨到了说法。但移动公司却又提起了上诉。孟村县法院工作人员:这个案子一审已经判决完了,现在还在二审期间,二审期间因为他还没有出结果,这是移动公司上诉的。
数以亿计的手机消费者在面对强大的渔利者时,有多少人能做到明白消费,又有多少人在掉入吸费陷阱后能讨到说法呢?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
怎样跳出手机消费陷阱?
129人看过
-
消费者协会谈培训陷阱
494人看过
-
聚焦消费陷阱
380人看过
-
茶叶消费陷阱
186人看过
-
“零负团费”消费陷阱
217人看过
-
消费者如何识破保险陷阱
159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XX提醒消费者不要掉入涂料陷阱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0在建材市场,“环保、抗菌、绿色、健康”几乎是每个涂料厂商必备的招牌,商家一个个说得天花乱坠,而消费者依然云里雾里。对此,南昌市装饰行业协会于日前提醒消费者:不要掉入涂料陷阱。一位涂料市场的经销商表示,涂料产品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即便从生产厂家生产出来,也只是一种半成品。只有在它刷到墙上或者器物表面,涂料才完成了商品的整个转化过程。但普通消费者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正是此现状,使得涂料市场出现了
-
XX提醒汽车消费五大陷阱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5核心内容: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昆明消协还总结了汽车消费投诉中的五大陷阱。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汽车本身质量不过关、维修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汽车投诉上升27.5%。该市消协工作人员分析,去核心内容:去年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昆明消协还总结了汽车消费投诉中的五大陷阱。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
-
期间外出就餐防三大消费陷阱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0春节期间外出就餐防三大消费陷阱预防陷阱一:不明码标价。在服务人员既未主动询问消费者是否需要、也未在菜单上予以明码标价的情况下,在结账时被告知要支付“餐前小点”费等费用。预防陷阱二:违规收“餐位费”。一家海鲜大酒楼把自家餐位划分成若干等次,并按等论价,对外卖位,向消费者收所谓的“餐位费”,价格从大堂的2元/人到国宾包房收80元/间不等。预防陷阱三:违规收定金。部分饭店在接受消费者订位、收取定金时,有
-
12315中消费者投诉举报机构设置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612315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工作程序:一、接待。12315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中心应当认真接待消费者以电话、书面形式、互联网或来访等形式进行的投诉、申诉、举报。二、登记。对消费者的投诉、申诉、举报要进行登记,对被诉方的姓名、单位名称、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违法事实及有关线索、证据要详细记载;对申诉举报人的姓名、住址及申诉要求要认真记载。举报人不愿意透露姓名和表明身份的,应当尊重其意愿。三、受理。属于工
-
什么是消费者公益诉讼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13消费者公益诉讼是什么意思?关于消费者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判断是否属于消费者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不仅应以被侵害合法权益的消费者是否“众多”作为形式标准。那么,消费者公益诉讼应该由谁提起,是否真的以损害为前提?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