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结果回避可能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18 16:19:23
255 人看过
结果回避可能性更常常被称为结果避免可能性,往往在刑法中常常运用。当一个危害结果即使是做了本应该要做的事却仍无法避免这就是不具有结果回避可能性,即使这个危害结果与你的不作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不能从刑法上去追究责任。
《刑法》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法律后果不可回避
481人看过
-
刑诉中回避的法律效果
160人看过
-
结婚后廉租房:收回的可能性
465人看过
-
法官回避后的法律效果
226人看过
-
刑事回避制度不能回避的五个问题
140人看过
-
应当回避人员不回避的有什么法律后果
410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在刑法中回避的结果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10结果回避可能性更常常被称为结果避免可能性,往往在刑法中常常运用。当一个危害结果即使是做了本应该要做的事却仍无法避免这就是不具有结果回避可能性,即使这个危害结果与你的不作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不能从刑法上去追究责任。
-
回避程序的结果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01、回避的提出 回避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是申请回避。二是可以自行回避。 当事人申请回避,可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但应当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 法官和其他有关人员自行回避的,应当向审判长、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提出并说明理由。 2、申请回避的时间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3、回避的决定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
-
-
-
行政执法回避申请申请后多久有结果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81)《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四十五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2)《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