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内辱骂干部违法吗,侵犯名誉权怎么处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9 16:32:46 405 人看过

一、群内辱骂干部违法吗

在群内对村干部进行辱骂和威胁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二、侵犯名誉权怎么处罚

人民法院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群内对村干部进行辱骂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处罚款、行政拘留等,并且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7日 15: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2023年法律上辱骂是否会侵犯名誉权?
    我国《民法典》规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捏造、歪曲事实;二、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可能构成侵权,但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有下列情况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民法典》规定,辱骂是否侵犯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辱骂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公民享有名誉权,名誉权是公民人格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侮辱和诽谤他人的行为都可能侵犯其名誉权。辱骂行为会对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造成损害,从而侵犯其名誉权。因此,如果有人被他人恶意辱骂,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名誉权。总之,根据《民法典》规定,实
    2023-11-21
    394人看过
  • 互联网侵犯名誉权,在网上辱骂他人该如何处罚?
    按相关限定,如果是符合法律限定的侮辱、诽谤刑事犯罪情形,你能够向法院诉讼,请求法院追究作出侮辱、诽谤做法的人的刑事职责。相关法律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掠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置,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解决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限定,对解决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恫吓、违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限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
    2023-02-23
    243人看过
  • 小三辱骂原配侵犯了原配的名誉权吗?
    一、小三辱骂原配侵犯了原配的名誉权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他人进行侮辱,谩骂,贬损他人名誉的,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二、侵害他人人格权要承担什么责任1、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2、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
    2023-03-28
    185人看过
  • 群干部遭受辱骂时,该如何报警?
    可以报警。微信里骂人,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和人格尊严,看它是否构成犯罪,重要的是这个行为是否具有公然性和损害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1.微信里有很多人登记的是虚假的资料,骂人的话很难会侵犯别人的权益,除非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比如说同学群、同班群。2.是否具有公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微信已经发展成一个人人离不开的沟通联系平台,不亚于QQ。所以,微信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公然性。3.看情节是否严重。微信里骂人这一行为有没有引起严重的后果,比如说被辱骂的人死亡或者财产受到很严重的损失等等。网络辱骂怎么处罚?在网络上辱骂他人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辱骂他人行为是侵犯公民的名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十二条,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
    2023-08-04
    180人看过
  • 辱骂员工名誉权赔偿吗?
    员工如果名誉权等受到侵害,企业该行为就是违法行为。《民法通则》第120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劳动法》第96条规定,用人单位侮辱劳动者的,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15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之规定,员工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无论是否经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法院均应依法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劳动合同法》第88条规定,用人单位侮辱员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3-03-22
    146人看过
  • 怎么告别人侵犯名誉权,侵犯名誉权的惩罚
    一、怎么告别人侵犯名誉权告别人侵犯名誉权的方法是:1.遇到被侵犯名誉权,首先要收集侵权人侵犯名誉权相关证据。收集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收集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收集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2.收集名誉权收到损害后果证据:名誉受到损害,对民事主体的社会评价降低;精神和财产利益损害,精神损害即受害人精神上所受痛苦、压抑、忧郁等。3.选择受理法院,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二、侵犯名誉权的惩罚侵犯名誉权的惩罚是:1.停止侵害。指侵权人正在实施侵权他人财产、人身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以依法请求其停止侵害行为。2.恢复原状
    2023-04-24
    237人看过
  • 原配是否因辱骂小三而侵犯了她的名誉权?
    如果原配的辱骂行为符合下列条件则构成对小三名誉权的侵犯:1.原配辱骂小三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3.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侵犯名誉权的行为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
    2023-08-07
    264人看过
  • 侮辱当事人是侵犯名誉权吗?
    一、诽谤的行为是否侵犯名誉权?诽谤的行为可以构成侵犯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因此,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首先应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意见》第15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在确定毁损名誉时,原告必须举证证明被告有过错。在本案中,被告向原告单位发送工作联系单,属于正常的工作范畴,没有过错。二、侮辱诽谤治安处罚认定标准侮辱诽谤治安处罚认定标准为(一)在公共场合公然的侮辱诽谤他人;(二)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及其近亲属侮辱报复的;(三)多次发生侮辱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上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三、侮
    2023-06-26
    409人看过
  • 利用短信谩骂侮辱侵犯名誉道歉赔偿
    11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经法院主持调解,被告刘某当庭对原告王某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王某精神损害抚慰金500元。2006年8月,被告刘某与原告王某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一直发展成婚外恋。2007年10月,二人相约离婚,刘某离婚后,王某却离婚未成。于是,被告刘某经常用手机短信对原告王某进行谩骂和侮辱,后来给原告的家人打电话、发短信,致使原告王某无法在原籍继续生活下去。今年7月31日,王某以侵犯自己的名誉权为由,将刘某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被告刘某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对原告王某进行侮辱、诽谤,严重地扰乱了原告的正常生活,给原告的精神和身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来源:人民法院报
    2023-06-07
    492人看过
  • 骂邻居是小偷,侵犯其名誉权吗
    骂邻居是小偷是否侵犯其名誉权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对犯罪情节有要求,必须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才构成本罪。邻居吵架骂对方是小偷这一行为难以认定为情节严重,不能认定为诽谤罪。根据司法解释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场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如果该邻居经常辱骂对方小偷并造成一定影响,可以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综上所述,在构成侵犯名誉权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侵权之诉),而非刑事诉讼。
    2023-06-13
    391人看过
  • 行为人仅骂人算侵犯名誉权吗
    行为人仅骂人算侵犯名誉权,具体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如下所述:(一)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禁止用侮辱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行使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二)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禁止用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在文学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实姓名,或者未写明原告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但对人物特
    2023-03-03
    481人看过
  • 发朋友圈谩骂污辱他人构成名誉侵权吗?
    微信作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其朋友圈功能成为人们分享生活点滴、心情随想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由于其公开性,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内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发侵权。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应用,个人言论自由的时空范围已被极大地拓展。新媒体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矛盾、新问题。在自媒体平台上,言论超出应有界限的情况时有发生。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社交参与者在网络发表言论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文明有度地发表言论,切勿逾越言论自由的界限。
    2023-06-18
    497人看过
  • 被骂小三算名誉侵权吗
    如果他人通过虚构事实、捏造事实的行为辱骂当事人是小三的,小三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是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构成名誉侵权的行为表现:(一)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二)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在文学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实姓名,或者未写明原告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但对人物特征的描写有明显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说内容存在侮辱、诽谤情节,致其名誉受到损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徐良诉上海文化艺术报社等侵害名誉权
    2023-06-01
    71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处罚是怎样的,名誉权侵权方式有几种
    一、侵犯名誉权处罚是怎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和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二、名誉权侵权方式有几种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侵害名誉权常见方式一——侮辱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侵害名誉权常见方式二——诽谤诽
    2023-05-08
    223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微信群内被人辱骂名誉权被侵犯怎么办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9
      民法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1侮辱2诽谤3新闻报道,批评文章内容失实侮辱是指故意以语言、文字、保利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散步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排除。1散步内容真实的事实。所谓真实,是指行为人的言辞的主要内容基本符合客观事实。散步真实内容的事实
    • 辱骂情敌是侵犯了名誉权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07
      如果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的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那么就会构成侵权。
    • 微信群内骂人侵犯名誉权赔千元,名誉权你了解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30
      一、微信群内骂人侵犯名誉权赔千元2016年初,隋某与丁某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产生矛盾,隋某到丁某处理论,丁某报警后,经民警协调,隋某离开。当日,丁某在微信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发现微信名MM发表的微信,内容为:“大家注意,千万别再跟这个女人合作了,翘我们客户,翘我们房源,这样的人渣以后看谁还敢跟你们合作,违背良心办事,钱到你手里也不会有好下场的。”微信下面还附上了丁某的微信资料及头像。隋某在朋友圈
    • 微博上辱骂他人可侵犯名誉权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0
      注意在微博上辱骂他人可侵犯名誉权虽然网民有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撰写文章、发表评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权并不是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微博上的言论自由同样应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必须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譬如在微博公开发表对某人人身攻击和侮辱的言词,并直接将某人的姓名、住址等信息暴露于公共网络并宣扬其臆想的事实,造成贬损某人名义的社会评价等行为可构成侵犯名誉权。相关法律的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
    • 恶意辱骂是侵犯名誉权的恶意行为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31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贬低和损害他人名誉的性质,具有违法性。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违法性,并不以行为人所陈述的内容是虚假的为限定条件,陈述真实事实也可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一般情况下,如果陈述真实的事实只是说明被陈述人的真实情况,不降低对其评价,没有实质性损害,不构成侵害名誉权。但如果行为人故意陈述他人的事实,以达到贬损受害人的名誉和尊严,降低社会对受害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