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道德标准法律化与法律责任道德化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9:32:55 82 人看过

自从发生有毒奶粉事件之后,有关企业道德的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假如生产工艺出现问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经营者畏罪自杀,那么,说明经营者还有羞耻之心。可是,现在经营者居然在食品中添加有毒化工原料。当问题暴露之后,经营者不是采取断然措施,召回所有的产品,而是装出痛心疾首的样子,表示要承担道德责任。这是一种完全不能原谅的犯罪行为。当我们用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制裁;当我们用道德标准来评判经营者不法行为的时候,我们已经放弃了正确的立场,我们的法律底线已经全面失守。

——立法时将道德标准法律化,在执法中将法律责任道德化,这是中国非常独特的法律现象。道德标准法律化说明我国试图通过刚性的法律规范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准;而法律责任的道德化则说明法律沦落为不具有任何强制力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不断地把公众的道德判断写入国家的法律,并且用国家的强制力保证这些规范得以实施。假如经营者缺乏道德意识,那么,司法机关应惩治犯罪行为,提醒经营者努力开发自己的道德基因,自觉地把国家的法律变为企业的自律准则。

所以,经营者的道德血液需要科学制度加以培养。没有科学的法律制度,就不会有经营者的道德血液;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落实公民宪法上的权利,经营者的血液中才会有道德血液。

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谈论经营者的道德责任,那么,有可能会转移公众的视线,将经营者本来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转化为一般性的道德责任。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是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假如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掺杂使假,损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健康权利,那么,其行为就不单纯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法律问题。在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假冒伪劣产品存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6日 10: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赡养父母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责任
    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认定为不赡养老人:1.赡养人违反赡养义务会造成被赡养人无饭可吃、无房可住、无衣可穿,流落街头与他乡。2.赡养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3.老人无饭可吃、无房可住等情况与赡养人的违法行为具有因果关系。抚养费标准的法律依据有什么抚养费标准的法律依据具体有:1、抚养费的标准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2、一般情况下,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七条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
    2023-07-20
    81人看过
  •  破坏证据的法律后果与道德责任
    这段文字解释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构成要件和判断标准。只有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构成该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必须达到严重程度,才能构成本罪。情节轻微的不应认定为犯罪。判断标准包括销毁、伪造的证据数量和严重程度。多次协助销毁、伪造证据以及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都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1.只有在情节严重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协助销毁、伪造重大案件证据的,协助销毁、伪造重要证据的,协助销毁、伪造多份证据的,多次协助销毁、伪造证据的,帮助多方毁灭、伪造证据,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后果严重的,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2.帮助毁灭、伪造证据情节轻微的,不应当认定为犯罪。情节就是犯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必须达到严重程度,才能构成本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虽不严重,但不能以本罪论处。 毁 灭 证 据 罪 的 具 体 认 定毁灭证据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阻碍
    2023-09-05
    293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界限辨析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立法选择:道德与法律边界上的进退两难法律与道德的边界难以说清,却又泾渭分明。本着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的原则,骗取社会福利的行为至今仍游走于道德与法律边界。同时,法学界的学者们对骗取社会福利入罪的提议,各持不同态度。尽管没有一致的观点,毕竟对于此类社会异化行为的关注已然展开,越是社会陷入制度缺陷与
    2023-07-08
    218人看过
  • 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
    一、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是: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3.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5.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二、法律的渊源法律的渊源包括: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
    2023-04-25
    332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不能混淆
    道德的问题交给道德,法律的问题交给法律,混淆法律与道德会造成审判活动的不确定性。遗嘱人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并不说鼓励他“包二奶”。对于“包二奶”的行为,在道德上可以去谴责,但是不可拿法律去干预他合法处理自己私有财产的权利,也不能剥夺“二奶”受赠的权利。混淆法律与道德会造成审判活动的不确定性,将法官个人的意志变成法律。法律原则可以朝符合道德规范的方面去解释,适用基本原则的法院是有级别的限制,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做这种解释,但是作为基层法官,无权做这种解释。赠遗并未侵犯社会公共利益,为维护社会公德适用公序良俗原则的说法不可取。虽然法律原则可以依据个案适用原则在案件审理中进行适用,但适用是有严格限制的。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婚外同居是违背了公序良俗,但赠遗并没有侵犯了社会利益,只是触犯了其配偶的利益。法官基于维护社会公德的考虑,弃用遗嘱法的规定而适用公序良俗原
    2023-05-01
    339人看过
  • 酒店饮酒死亡事件: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
    具体应当分情况。看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否与饭店有关。第一、如果是饭店的饮食导致其死亡的,那么饭店就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第二、如果是共同饮酒人劝酒,则也要分情况。如果共同饮酒人明知该人无意识,或明知其有诱发性的疾病,仍旧强迫性的劝酒,则共同饮酒人承担法律责任。在饭店摔倒饭店的责任如何认定一、在饭店摔倒饭店的责任如何认定1、在饭店摔倒饭店应给予赔偿。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2023-07-16
    130人看过
  • 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的相似与不同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区别是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社会规范的—种形式,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出发,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判断、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们的主观认识相统一的产物。道德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自觉行为的产物。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贯彻,同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密切的关系。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法律规范是社会规
    2023-07-17
    254人看过
  •  偷拍者责任认定: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偷拍行为被认定侵犯他人隐私权和肖像权,偷拍者需承担相应责任。一般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偷拍行为被认定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因此偷拍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除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外,如果偷拍行为导致被偷拍者遭受损失,那么偷拍者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偷拍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说侵犯个人肖像权:1、没有征得本人的同意;2、将照片用作其他用途并且获利;二、偷拍的后果如下:1、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总之,偷拍者的责任认定是对他人进行偷拍是侵犯他人隐私权和肖像权的行为,偷拍者不仅要承担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造成被偷拍者损失的,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偷窥、偷拍、窃听
    2023-11-25
    92人看过
  • 未成年人纹身合法化与道德困境
    未成年人可以纹身,暂没有对未成年人能否纹身相关的法律规定,只有部分职业如军人、公务员等工作招收时对纹身有限制规定,但未成年人文身行为应当加以规范。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关的活动。由于未成年人自身认知有限,文身之后对他们未来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往往欠考虑。强奸未成年少女会判几年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023-07-17
    202人看过
  • 故宫谴责裸照事件:道德与法律
    日前,名为WANIMAL的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组在故宫博物院内拍摄的裸照。一位女模特全身赤裸,在故宫摆出造型,其中一张照片中女模特骑坐在螭首上,照片经网络传播引发社会争议(本报昨日报道)。故宫方面表示,2015年5月17日上午10点,名为WANIMAL的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组在故宫博物院内拍摄的不雅照片。起初,该微博关注度不高,为避免助长炒作,故宫博物院没有立即予以回应,仅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近几日,此事广受关注,昨天故宫特此做出说明。故宫说明指出,经核实并调取监控录像显示,5月17日8点半,4名观众抢在其他观众之前从午门西侧门洞跑进故宫(其中女子外穿灰色长衫),8点50分,故宫工作人员巡查发现此4人在太和殿三台西侧进行不当拍摄,并对其行为进行制止。故宫指出,可以明确的有三方面:一、拍照人员是在开放时间购票入院。二、此事为突发事件,事先故宫博物院并不知情。三、WANIMAL微博显示
    2023-04-24
    89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底线的规则与道德的底线;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正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
    2023-07-13
    367人看过
  • 替考判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组织替考要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组织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比如高考,司法考试,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构成犯罪的,一般为三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三到七年;一种是组织非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构成违法。如雅思,托福考试,小学生初中考试,可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替考判刑吗代替国家考试的,成立代替考试罪,是否判刑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代替考试罪是行为犯。即,只要实施了代替国家考试的行为,就成立代替考试罪。对于何为国家考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了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解释第七条规定了可不起诉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宣告缓刑、不以犯罪论处的情况。因此,大家绝对不可以代替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
    2023-07-01
    299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有哪些
    一、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有哪些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如下:1.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2.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3.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保证实施。4.规范的结构不同。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模式。5.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6.调整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要比法律更广,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7.发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二、法律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法律要建立在道德基础上。道德是崇高规范
    2023-09-05
    469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偕行遏制犯罪
    我们有时不是很清楚道德力量发生的微妙机制,但它一旦出现,却可能起到千军万马也起不到的作用。《新京报》9月10日曾报道,被控制造了北京东城区北新幼儿园命案的付贺功,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强奸罪、强制猥亵妇女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去年10月22日凌晨,付贺功潜入北新幼儿园后,进入幼儿睡眠室找钱物,当时睡眠室里有4个孩子、一位值班女老师。听见有响动,女老师刚问了句是谁,付贺功就抡起灭火器将她砸晕并强奸,然后用棉被盖住她面部致其死亡。此时,一个5岁男孩惊醒后吓哭,付贺功又举起灭火器砸死了他。这是怎样的亵渎,怎样的残忍和怎样的黑暗!我们深切哀悼死者,同时也揪心于幸免的几个孩子,在经历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在他们身边发生的罪案之后,他们的心灵需要非常小心的抚慰。所幸的是付贺功在不到48小时里就被捉拿归案了,并不久就被送上法庭。我对死刑的效力乃至恰当性一般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样
    2023-06-11
    158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8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1、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无论是成文法还是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道德内容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在人们的言行中。3、系统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阶级和效力。道德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区别,但没有法律那样严格的结构体系。
    • 法律与道德冲突怎么办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19
      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处理办法如下:道德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家庭社会分子之间正常关系的基础,是靠人们自觉力以及舆论执行的。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靠国家机器暴力执行。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就要看当事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了。如果是普通民众,那么道德当让步于法律;如果当事人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或者与国家机器有某种强大的利益关系,那么法律便让步于道德。
    • 道德与道德的关系, 合理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25
      伦理是我们自身与外界各方面关系的应有状态和规范。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生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且由法院适用,并由国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不是法律,但法律却可以说是道德规范。道德与法律都具有时代特征,现今的法律就是对道德的进一步规范,也就是说现在的法律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义性与狭义性的关系。伦理主要是相对
    • 道德与法律不要混为一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7
      据我国现行《婚姻法》,婚外情并不违反婚姻法,只是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因为夫妻双方负有忠实的义务。与婚外异性通情、同居违反《婚姻法》,但婚姻法并没有规定与婚外异性同居的法律后果。因此规定等于未规定。如果婚外情不发展成重婚的,并不违反刑法,不构成刑事犯罪。可以说婚外情主要违反的是婚姻道德。
    •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确定?道德是否最终结果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27
      一个社会简单来说显然有两套社会规范体系,道德与法律。法律体系是人们自觉行动的产物,而道德则是某种自发的规范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试想一个社群,没有我们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样的社会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想第一个问题就是,当道德究竟要求了什么存在争议的时候,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毕竟道德要求很多时候很模糊;其次,当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没人有权利作出一个权威性的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