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医院门诊看病报销方式如下:
1、准备就医医院出具的出院小结、发票、用药明细表;
2、本人身份证、医保卡、单位出具的就医证明(需盖公司公章),如不是企业参保则不需单位出具的就医证明;
3、带上以上资料到当地医保处即可办理。
医保卡办理流程:
1、准备申报材料,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寸照片一张、离职手续、户口本复印件、续保医保卡、病历;
2、然后去户口所在地的养老保险机构去领取社会保险财政补贴表,填写后上交,将准备的资料全部提交;
3、工作人员对提供的资料进行一个审核,当天即可结束,开具缴费单据;根据缴费单据上面的银行信息,定期转账即可;携带第一次缴费单去医保大厅领取医保卡,有些地方会有病历,那本病历上贴有照片并且有钢印,看病的时候带上即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七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门诊费用怎么报销
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100元;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
门诊看病医保怎么报销
198人看过
-
医保卡门诊看病怎么报销
307人看过
-
医保卡门诊看病怎么报销
451人看过
-
医保卡门诊看病怎么报销
443人看过
-
不住院门诊看病医保能报销吗
330人看过
-
福州医保卡门诊看病怎么报销
83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门诊看病医保怎么报销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27在指定门诊医院看病之后,先自行现金支付,现金支付后,带上本人身份证、医疗卡,户口本,到所在地医疗保险管理单位去报销。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所报销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具体得根据当地政策来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
门诊看病医保怎么报销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29门诊医保报销的流程 一、准备好门诊报销材料 1、身份证和社保卡的原件; 2、定点医疗机构三级或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书原件; 3、门诊、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等就医资料原件; 4、财政、税务统一医疗机构门诊收费收据原件; 5、医院电脑打印的门诊费用明细清单或医生开具处方的付方原件; 6、定点药店:税务商品销售统一发票及电脑打印清单原件; 7、如代办则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原件。 二、社保中心
-
院门诊用医保卡看病怎么报销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12医保卡看病如何报销, 1、用医保卡是社保的话:门诊不报销,用你医保卡每月的金额,用完就自己承担了,住院的话{住院费用-自己承担的起付线-自费药(营养药、进口药)}*85%报销,其他部分自己承担。 2、医疗保险报销,需要到当地医疗管理中心或指定医疗机构医保结帐窗口报销。其手续包括:本人身份证,医保卡,原始发票,用药清单,病历本等其它材料。 3、医疗保险的报销是按比例进行的,一般在70%左右浮动。其报
-
门诊看病怎么报销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7直接出示社保卡即可。在定点医院就医的时出示社保卡证明参保身份和挂号,个人不需要先支付再报销,直接便可由社保和医院结算该社保报销的部分,只有在结帐的时候,自付的部分由自己用社保卡余额或者现金支付。
-
门诊看病医保怎么报销?医保报销范围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31在指定门诊医院看病之后,先自行现金支付,现金支付后,带上本人身份证、医疗卡,户口本,到所在地医疗保险管理单位去报销。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所报销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具体得根据当地政策来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