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既能撤回也能撤销。但是撤回要约的意思表示,必须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如果撤销要约的,则要约人不能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且承诺人也没有为履行合同做合理的准备工作。
一、合同生效前要约应当在什么情况下撤回
合同生效前,当事人可以撤回要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时撤回要约。但如果要约人以明示表示要约不可撤销或受要约人已经做了相应准备的,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能变更什么内容
受要约人能变更下列内容:
(一)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提出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并且唤起相对人的承诺,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一方的当事人。由于要约人欲以订立某种合同为目的而发出某项要约,因此他应当具有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二)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而这种订约的意图一定要由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
(三)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约合同的受约人发出。要约人向谁发出要约也就是希望与谁订立合同,要约原则上是向特定的相对人来说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发出,此时应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必须明确表示其做出的建议是一向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二、必须明确承担向多人发送要约的责任,尤其是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必须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做出承诺以后履行合同的能力。
(四)内容必须具体确定。要约内容必须具体。所谓具体是指要约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三、承诺的撤回应符合什么条件?
承诺的撤回应当符合的条件是撤回承诺的通知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同时到达要约人,且撤回通知应明确表明撤回承诺、不愿意成立合同的意思,否则不产生撤回承诺的效力。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五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承诺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
不能撤销的要约能不能撤销
301人看过
-
要约能否在提出后撤回或撤销?
68人看过
-
不可撤销的要约能否反悔
365人看过
-
要约既能撤回也能撤销吗
154人看过
-
能否约定不能撤销合同
394人看过
-
收购要约能否撤销或者变更
306人看过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一个意思表示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构成一个要约,一是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二是必须具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意图,并表明经对方... 更多>
-
这样的要约能否撤销重庆在线咨询 2023-11-15要约可撤销,要约可撤销的情形如下: 1、如果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的通知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为受要约人所知道,可以撤销要约; 2、如果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的通知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
-
口头要约能撤销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301、可以撤销口头要约。 2、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当事人需要撤销要约的,撤销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发出后在规定期限内法律允许撤销。 3、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
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要约能否撤销?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你公司可以向广州某建筑公司发出承诺。《合同法》第1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的;(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广州某建筑公司在向你公司发出的要约中明确规定了承诺期限,符合《合同法》第19条规定的的第一种情形,该要约不得撤销,因此你公司可以向广州某建筑公司发出承诺。
-
赠与撤销权能否约定排除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181、可以约定排除。除了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予不允许享有任意撤销权外,一般来说赠与人是可以任意撤销赠与行为的,不过在赠予合同中明确约定放弃任意撤销权则受到合同的约束,需履行合同约定。 2、当事人将财产无偿送给他人,就是赠予,一般来说赠与人享有任有任意撤销权,即在双方财产转移发生前可以撤销赠予。
-
能否约定不能退货和撤销合同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06当事人之间不能约定不能撤销合同。如果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则合同无效;但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合同无效的,则合同仍然有效。当事人有权行使撤销权,合同不能限制该权利。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