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欺诈消费者怎样要求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20 13:21:22 122 人看过

商品房欺诈行为,如果被认定为构成了违约,那么就需要按照先前在合同中约定的赔偿方式进行赔偿;若合同中并未对此有所规定,买卖双方则应通过充分、理性、公平的协商予以解决,如协商无果,可选择申请相关部门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卖方未能切实履行其在合同中所承担的各项义务而导致合同订立的初衷无法得以实现的情况,买方有权要求卖方双倍退还所支付的定金。倘若卖方的欺诈行为已达到构成犯罪的程度,那么还需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条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5日 20: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京东客服欺诈行为,消费者可否要求赔偿?
    京东客服假扮诈骗行为可联系客服告知,如未能解决可起诉。需提供明确的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且案件属于法院受理范围。满足原告条件,即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在京东上遇到了假扮京东客服的诈骗行为,可以联系京东客服并告知他们相关情况。如果京东客服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起诉京东时,需要提供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且该案件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此外,您需要满足原告的条件,即您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京东客服诈骗怎么处理?据我了解,京东客服诈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常会以京东客服的身份,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与受害者进行联系,表示他们需要协助处理一些问题,或者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
    2024-03-19
    451人看过
  • 拿样品欺骗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吗
    商家若有拿样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是可以要求退货的;消费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但仅限于适宜退货退款的商品。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拿样品欺骗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吗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2022-06-23
    450人看过
  • 购房商品房消费欺诈怎么维权
    在购房过程中若遭受商品房消费的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以下是具体的维权步骤:1.证据的收集:务必妥善保存购房合同、每笔付款的支付凭据以及相关的广告宣传资料、开发商的承诺等所有能够证明欺诈行为存在的文件及通信往来记录。2.同开发商进行交涉:建议您先通过面对面或书面形式与开发商展开洽谈,陈述事实并提出合理诉求,即要求开发商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或法律法规,或者选择退房并退还已付款项。3.投诉举报:您可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或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投诉,请求他们介入调查并依法处理此事。4.法律途径:若以上的交涉和投诉均未能解决问题,您还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经济损失。5.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您也可以寻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协助,例如中国消费者协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
    2024-05-11
    318人看过
  • 消费欺诈最低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即买一赔二):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
    2023-03-15
    246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法欺诈怎么赔,消费者该如何投诉欺诈
    消费者权益法欺诈应当按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赔偿;消费者投诉欺诈,可以写书面投诉给消费者协会,也可以直接拨打12315投诉。一、消费者权益法欺诈怎么赔消费者权益法规定存在欺诈的,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价格的三倍进行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消费者该如何投诉欺诈消费者投诉欺诈,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要写书面的投诉书,投诉书内容包括,投诉人姓名、性别、职业、工作单位、电话、通信地址、邮编;商品的名称、牌号、型号、出厂日期、价格;商店的名称、电话、地址、邮编;生产厂家名称、电话、地址、邮编;购买商品日期、损失价值。要
    2022-06-27
    236人看过
  • 欺诈行为对消费者的赔偿
    对于欺诈行为对消费者的赔偿这个问题,解答如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新消法规定消费欺诈3倍赔偿是获赔的最低限度。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倘若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不违反立法本意。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
    2023-02-19
    110人看过
  • 经营者受到欺骗消费者要求赔偿该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造成他人伤害该负什么法律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
    2023-07-31
    311人看过
  • 欺骗消费者怎么处理,可以要求赔偿吗
    一、欺骗消费者怎么处理,可以要求赔偿吗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法给予如下处罚: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二、遇到欺骗消费者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维权1、消费者应当确认商家欺诈行为。2、消费者有必要知晓我国法律对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规定。3、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还应要求商家及时开具发票或收据,并进行妥善保管。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4、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可直接拨打12315。或
    2023-06-07
    188人看过
  • 商家有欺诈行为该如何赔偿消费者
    欺诈销售赔偿标准为,五百元以上三倍赔偿,五百元以下按五百元赔偿。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在对于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如果存在欺诈销售的行为,虽不构成诈骗罪,但应当按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消费者所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出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价款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按照五百元赔偿。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应当受到处罚并承担责任的行为。一、直播间买到假货能索要赔偿吗直播间买到假货能索要赔偿。经营者以假充真,对消费者构成欺诈,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规定,应当返还价款并且三倍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
    2023-04-11
    222人看过
  • 消费者遇到商品房虚假广告,能否要求开发商赔偿?
    遇到商品房虚假广告可以要求开发商赔偿。买方根据对商品房广告的信任决定买房,开发商提供的虚假信息会对交易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开发商应对商品房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开发商在遇到商品房虚假广告时,可以承担以下三项责任:(一)违约责任。对于商品房虚假广告,即使广告内容不包含在购房合同的条款中,只要购房合同有效,消费者向开发商索赔违约责任的,法院也会支持;(二)缔约过失责任。如果商品房虚假广告导致购房合同不成立,确认无效或撤销,那么承担违约责任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开发商不能承担违约责任,只能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责任;(三)惩罚性赔偿责任。开发商打虚假广告怎么办开发商打虚假广告的处理办法是,购房者可以要求赔偿。开发商投放的广告可以视为要约邀请,而开发商的楼盘与广告宣传不一样的,可以视为违反约定,购房者可以要求进行赔偿。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要约邀请,又称为引诱要约,根据《民法典》第四百
    2023-07-05
    368人看过
  •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遭受欺诈,能否要求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遭到欺诈的,可以要求赔偿。遇到这种情况时,消费者可以先和经营者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那么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合同撤销后可否要求赔偿损失合同被撤销后存在过错的情形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合同撤销后后果分别是: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方有过错的,过错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
    2023-07-20
    160人看过
  • 服装价格欺诈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十倍赔偿
    不能。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品价款三倍的赔偿,赔偿数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赔偿。另外,对于食品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最高可以要求食品价款十倍的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按法律规定,直白地说就是如果你受到欺诈的事实被认定的话,你可以主张消费金额三倍的赔偿;如果不足500元的,按500赔偿。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四)以虚假的“清仓
    2023-04-21
    98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法欺诈如何举证,消费者权益法欺诈赔偿几倍
    消费者权益法欺诈举证方式是需要保管好发票、包装袋等证据再去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消费者权益法欺诈赔偿是三倍,如果造成消费者受伤或损失严重的,要进行额外赔偿等。一、消费者权益法欺诈如何举证消费者权益法欺诈的举证方式是可以保管好住店的发票等等证据,搜集好证据之后先去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就只能通过法院起诉解决。消费者决定申诉时,应依照商品和服务的性质向具有相关职能的行政部门提出。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后,如果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可撤回申诉,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撤回申诉,向人民法提起诉讼。二、消费者权益法欺诈赔偿几倍消费者权益法欺诈赔偿三倍,按照我们最新的消费者的保护权益的法律条文来进行一个规定的话,就是按照三倍来进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
    2022-07-26
    494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消费者权益法中消费者可以要求几倍赔偿
    消费者权益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有销售掺杂、以次充好的商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是有不正当手段销售商品等。消费者权益法中消费者可以要求3倍赔偿。一、消费者权益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消费者权益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2022-07-10
    32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营业员欺诈消费者提供商品时,能否要求双倍赔偿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23
      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章,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即
    • 欺骗消费者怎么赔偿,欺诈消费者赔偿标准,欺诈销售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1
      第一条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
    • 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能否要求双倍赔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16
      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章,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即
    • 商家价格欺诈怎样赔偿消费者,赔偿金额怎样计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7
      赔偿的金额一般为,消费者消费金额的三倍,对于赔偿金在五百元以下的,商家要赔偿五百元。在我国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三倍赔偿是赔偿的最低限额。
    • 电商用户欺瞒欺诈消费者,索赔三倍赔偿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9-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9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这是一项惩罚性制度的规定。在我国传统民事法律规范中,实行的是实际赔偿制度。因此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是我国民事法律的一项重大发展。惩罚性赔偿金适用的前提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欺诈是指经营者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