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职务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0 10:33:18 292 人看过

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3、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具有强烈的社会危害性。怎样才能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呢?打击是对已产生的犯罪行为的惩治,是治标之举;预防则侧重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治本之策。所以说打击是预防的一个直接手段,预防是打击的深化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

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严打也要重预防。打击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没有预防的打击是漫无目的的打击。只打不防,就会出现打不胜打的情况;只防不打,则会出现防不胜防的情况。要做到打击的同时抓预防,预防的同时抓打击。当前职务犯罪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它严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干群关系,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强大阻力。然而,严打之下职务犯罪仍层出不穷,且节节攀升,究其原因是目前诱发犯罪的动机、条件,还强于制约犯罪的方法和手段。事实证明,打击是治标不治本,必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定重严打,重预防的战略思想,在战术上充分发挥打击与预防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职务犯罪活动。通过加大办案力度,强化办案措施,突出办案重点,提高办案质量,不断揭露、证实和惩处职务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高发多发的势头,发挥惩一儆百的震慑作用,从而体现出检察机关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威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持重点查办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查办金融、建筑、海关、人事、司法等领域贪污贿赂、徇私枉法、买官卖官、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对这些案件要一查到底,严厉惩处。

2、结合检察职能,完善预防机制,规范预防工作,强化预防效果;加大预防网络建设。成立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与辖区的工商、税务、金融、医药、电信、商业、司法机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成立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与监狱、看守所成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形成预防网络。依托预防网络,启动各系统的预防机构,全方位开展预防工作。立足检察职能、广泛开展宣教预防。公诉部门以出庭支持公诉为阵地,就案说法,剖析犯罪原因,深挖犯罪根源,对旁听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反贪、反渎两个自侦部门和预防部门紧密结合,坚持一案一剖析、一案一释法,一案一回访。控申、民行等部门制作宣传牌,印发宣传册,到辖区繁华区域开展法制宣传。运用警示教育基地开展预防。组织重点部门工作人员,到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教育和预防效果显著。充分发挥检察建议,针对发案单位管理上的疏漏,制度建设上的缺失,思想教育方面的缺乏等问题,到发案单位召开有关人员的座谈会,探讨发案原因,堵漏建制,发出检察提议,以收到办一案,治一片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3、建立高效廉政管理和监督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活动。预防,是打击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过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大法律约束力度,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廉洁勤政,以消除市场经济给职务犯罪带来的体制弊端。从预防犯罪教育入手,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采用激励与警示,灌输与启发并举的办法,加强廉政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国家工作人员的良知、善德、高能,消除腐败动机,营造廉荣腐耻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教育筑起思想防线,增强免疫力,树立不想犯的意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强化内部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合理配置权力,健全公共财产制度,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权钱交易机会。建立廉洁高效的机制,规范权力运作。分解权力、监督权力、让权力透明,运行在阳光之下,让腐败无以生存,从而彻底杜绝职务犯罪。强化管理,严格考核,细化责任,保证制度的全面落实。如在工程建设中与建设单位达成共识,签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意见书,明确规定建设方、承建方,监理公司、检察机关各方的职责,防止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犯罪案件发生,打造阳光工程。通过加强管理健全防范制度,规范办事行为,创造不能犯的机制。健全党内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媒体监督,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预防格局。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逐步建立起打击、预防、没收、惩治并重的运作机制。通过加强监督形成严密制约,编织监控网络,形成不愿犯的格局。

法.律快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22: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职务犯罪自首如何认定?
    在职务犯罪中,单位自首的应当由单位集体决定自首或者负责人主动进行自首来进行认定。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成立自首需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要件。一、肇事逃逸后多久去投案算自首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自首的时限,逃逸期间随时可以自首。也就是说,肇事司机逃逸后,只要主动投案如实供述案情都算自首。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会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基础上,对其自首从轻处罚,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除外。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仍可成立自首情节,理由如下:1.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应对刑法分则各罪符合自首成立要件的情形普遍适用。2.“交通肇事后逃逸”和“投案自首”是在两种主观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两个独立行为,应分别进行法律评价。3.对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交通肇事逃逸者适用自首,有
    2023-03-30
    195人看过
  • 职务犯罪自首如何认定
    自首属于法律规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因此律师在为职务犯罪的被告进行辩护的时候,往往也会从这方面入手。但在此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对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是怎样的,只有认定属于自首情节的,那么才能从轻、减轻处罚。自首必须符合两个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行为人主动向属于办案机关的纪委监察机关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满足自动投案和如实交代自己两个要件,应认定为自首。没受调查交代自己罪行应认定为自首。纪检监察机关事前掌握有关事实和证据,但行为人尚未受到调查谈话或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行为人经过教育主动交代自己犯罪事实的,鉴于行为人交代自己犯罪事实存在主动性和自愿性,应认定为自首。行为人被他人举报,被纪委监察机关采取调查措施后,除交代被举报的犯罪事实,还主动交代纪检监察机关并不掌握的犯罪事实,如果交代的罪行是同种罪行的,可视为坦白;如果交代的是不同罪行,可认定为自首。行为人被举报后,举报内容经
    2023-05-01
    292人看过
  • 职务侵占犯罪如何认定?
    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本罪的犯罪对象不仅包括本单位“所有”的财物,也包括本单位“占有或持有”的他人财物,包括:1、已经在本单位的占有、管理之下并为本单位所有的财物。2、本单位虽尚未占有、支配但属于本单位所有的债权。3、本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和契约约定临时管理、使用或运输的他人财物,如仓库内代他人保管的货物。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职务侵占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特指非国家工作人员。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律师补充:对于职务侵占罪不到立
    2023-05-07
    353人看过
  • 职务犯罪如何认定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成立自首需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要件。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分子未被办案机关掌握,或者虽被掌握,但犯罪分子尚未受到调查谈话、讯问,或者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时,向办案机关投案的,是自动投案。在此期间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自首。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等办案机关以外的单位、组织或者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没有自动投案,在办案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所针对的事实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没有自动投案,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自首论:(1)犯罪分子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未掌握的罪行,与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2)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种罪行的。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
    2023-03-15
    203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共犯如何认定
    一、职务侵占罪的共犯如何认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第二条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第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二、职务侵占罪的认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023-03-03
    249人看过
  • 零口供职务犯罪如何认定
    犯罪嫌疑人拒绝录口供的,是属于零口供,而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犯罪事实清楚、犯罪证据充分的,可以判处嫌疑有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第二百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
    2023-02-12
    19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职务犯罪罪犯如何认定? ?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12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现有职权、贪污、贿赂、侵犯职权、侵犯职务、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根据刑法应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 如何认定职务犯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20
      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自动投案;第二,你必须如实供述你的罪行。因此,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是在职务犯罪后能够主动如实地向公安机关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即自首。没有自动投案,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自首论:(1)犯罪分子如实说明办案机关未掌握的罪行,与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罪行不同;(2)办案机关掌握线索的犯罪事实不成立,犯罪分子在此范围外交代同类犯罪的。【案例】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
    • 如何认定职务犯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7
      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职务犯罪:1。犯罪主体:职务犯罪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是人民群体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体委托管理和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2、犯罪的对象要件:侵犯国家管理职务活动的职能。3、犯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是一种心理和心理状态。4、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
    • 职务犯罪如何认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31
      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刑法》单位人员之间或者单位人员与单位以外的人员之间共同实施职务犯罪或者共同实施侵犯单位财产的犯罪中,由于行为人的身份不一,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同种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亦有不同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既有利用单位人员职务便利的共同犯罪,也有与单位人员职务没有必然联系的共同犯罪;既有共同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的情形,也有共同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职
    • 职务犯罪共犯如何认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27
      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刑法》单位人员之间或者单位人员与单位以外的人员之间共同实施职务犯罪或者共同实施侵犯单位财产的犯罪中,由于行为人的身份不一,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同种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亦有不同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既有利用单位人员职务便利的共同犯罪,也有与单位人员职务没有必然联系的共同犯罪;既有共同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的情形,也有共同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