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怎样解除同居关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9 18:22:21 53 人看过

男女解除同居关系可以协商后自行解除,对于没有登记结婚的同居关系可直接解除。非法同居,第一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第二是已婚领证有配偶跟异性同居生活。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同居财产的归属

1、同居后一方的收入或财产,原则上应归该方当事人所有。但另一方当事人对取得该财产的当事人在取得该财产时有资助,或在取得该财产的过程中有辅助性劳动及提供生活帮助的,则该收入或财产应为一般共有。可根据当事人在取得财产中的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份额。

2、同居后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属当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确定按份共有。

3、同居后分居期间的收入或财产归各当事人所有。

4、同居后的约定财产按约定处理。

5、因人身关系取得的财产归该当事人所有。男女同居,在感情生活方面将会是一种新的生活方法,它将大大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24岁之前进行男女同居,将对心灵、心理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在不能把握自己感情和生活的朋友,对于男女同居,结局可能是悲惨的。

6、继受取得的财产归继受取得人所有。但买卖、互易、博彩取得的财产,当以原始资本所有人为产权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30日 00: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解除同居相关文章
  • 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怎么写,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范本
    婚前同居随着生活的变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一部分人试婚走向了婚姻的殿堂,一部分却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在分手时,有的情侣达成一致,决定签订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那么。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怎么写,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范本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双方达成合意解除同居关系,则签订的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必须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诈、胁迫、威胁等等情况。且必须是结合粗同居关系的同居双方亲自签订。一、什么叫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是指同居的双方就解除同居关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解除同居关系,确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的协议书。二、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怎么写?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是对解除同居关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协议书。因此需要包括以上内容,或者部分内容,对未协议的内容,可以去法院起诉(双方都未结婚的同居,解除同居关系的除外)1、解除同居关系的
    2023-04-29
    75人看过
  • 同居买的房写男的名字,解除同居关系女方能分到房产吗
    一、同居买的房写男的名字,解除同居关系女方能分到房产吗?解除同居关系后处理房产的具体方式:1、一方的个人房产,关系解除时,不予分割,但另有约定的除外;2、同居期间所得的房产,按照共同共有处理,若双方在1994年2月1日前同居的(即属于事实婚姻),认定为夫妻共同房产,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二、房产是男方婚前买的,名字是男方的,没有写女方名,如果女方能分到房产吗?第39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第41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第42条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
    2023-03-30
    360人看过
  • 男子与情人同居关系破裂起诉要求解除同居关系分房产
    李某今年40多岁,一直从事建材生意。2002年李某与小他11岁的韩某开始同居,李某的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2004年3月,韩某为李某生下一女,后李某出资,以韩某的名义购买房屋一套。购买时,双方签订协议约定现有房屋是由李某一人出资购买,当时买房时因有其他原因借用韩某的身份证及户口人名购买,双方商定此房归出资人李某所有,此房可随时过户给出资人李某。后来两人感情渐行渐远,直至破裂。2011年,李某起诉要求解除同居关系,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韩某则反诉李某,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及子女抚养费。法院判决:一审法院判决房屋归李某所有,李某向韩某给付房屋折价款约32万,每月给付抚养费1200元。韩某不服,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非法同居权利是很难受到保护的,这就是惩罚,做小三要慎重。
    2023-06-11
    141人看过
  • 女方在怀孕期间是否可以与男方解除同居关系?
    非法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在女方怀孕期间,男方可以解除同居关系。但是对于子女抚养问题,在女方将孩子生下来之后,男方则应当承担抚养义务,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根据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女方和男方离婚孩子可以归谁的抚养权离婚后小孩的抚养,原则上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由父母双方协商决定。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
    2023-08-16
    362人看过
  • 同居关系解除后,男女双方该如何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
    同居关系解除后,男女双方该如何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我们知道同居子女的父母必须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但是,在解除同居关系的情况下,父母仍可能为如何承担责任而纠结。其实,解除同居关系后,父母可以协商解决抚养孩子的问题。如果谈判失败,他们可以发挥作用,向法院上诉解决。同居终止后,如何承担孩子在同居期间的赡养义务?要厘清这一问题,首先要确定非法同居所生的孩子究竟应由男方抚养还是女方抚养?这个问题可以确定如下:1。双方可以约定子女抚养权的归属以及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方式和金额,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法院判决,法院将本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作出判决。一般来说,两岁以下的儿童与母亲同住;两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儿童与对他们有利的母亲同住,如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母亲;
    2023-05-02
    480人看过
  • 同居关系解除女儿抚养权起争执
    一起子女抚养纠纷诉至法院,比较特别的是,原被告双方并没有领取过结婚证,而且女儿是原告带过来的女儿,并非被告人亲生,近日,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判决原告女儿由原告王晓燕抚养。原告诉称,2006年3月,经人介绍,原告王晓燕与小董乡李庄的张国庆相识后,便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于2007年8月14日,原告王晓燕将女儿的户口迁至小董乡李庄村。在同居生活期间,原告发现被告脾气古怪,经常为生活琐事打骂原告。于2012年10月,原告带女儿离开被告,后多次要求被告迁出女儿户口,被告均不同意。由于原、被告同居生活期间,未办理结婚登记,属于非法同居关系,应自行解除,原告应为女儿的法定监护人,依法享有对女儿的监管权,但被告干涉,不让原告迁出户口,系违法行为,故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令:1、依法解除原、被告的同居关系;2、女儿由原告抚养,原告在迁移户口时被告不得干涉;3、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2023-06-11
    101人看过
  • 怎样解除与继子女的关系
    可以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情形包括:1.没有形成长期共同生活和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在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的婚姻关系终止时或者继父母不同意继续抚养未成年继子女的;2.与继父或继母共同生活的生母或生父死亡或离婚后,生父母中的另一方将未成年子女领回的;3.有长期共同生活或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恶化,向人民法院提出解除。一、如果离婚后,一方再婚,父亲的子女由谁赡养?如果抚养子女一方再婚后死亡,此时在世的生父或生母、继父母都可以抚养。一方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即使离婚约定由一方自行抚养孩子并负担孩子的抚养费,另一方对孩子依然有监护责任。另一方面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随着姻亲关系形成了拟制血亲关系。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适用相关法律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二、母亲和继父离婚后
    2023-03-30
    227人看过
  • 同居关系解除后,男女双方该怎么承担孩子的抚养义务?
    我们知道同居生子,孩子的生父母是要承担抚养义务的,但万一解除同居关系,该如何承担的问题父母可能还会纠结,其实同居关系解除后,生父母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孩子抚养问题,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起诉到法院解决。同居关系解除后,同居期间生的孩子的抚养义务怎么承担?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第一步需要确定非法同居生下的孩子由男方抚养还是由女方抚养:1、双方可以一起协议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以及孩子抚养费用的支付方式和额度,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判决,法院会依据有利孩子健康成长原则判决。2、通常情况下,两周岁以内的孩子跟随母方生活;两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跟随对其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一方生活,比如收入水平较高、生活水平较高的一方;3、十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提出自愿选择跟谁生活,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确定了抚养由谁承担后,接下来就是解决抚养费的问题了,通常情况下是不直
    2023-03-14
    354人看过
  • 法律上怎样解除父女关系
    我国法律没有对断绝父母子女关系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协议父母子女关系没有法律依据,依法不受法律保护。一、能否断绝母女关系母女关系是不可以断绝关系的,父母与子女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断绝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是养子女对养父母不孝顺的话,可以通过法院解除收养关系;但是如果是血亲,不管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还是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都是不可以随欲断绝,甚至是放弃的。二、断绝关系和孩子的抚养权有关系吗有,法律不允许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这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三、18岁后父母有权和儿子断绝关系吗1、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声明断绝父母子女关系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声明断绝父母子女关系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分两
    2023-04-01
    330人看过
  • 男子在拘留所内想通了主动与女友解除同居关系
    8月25日上午,在崇阳县拘留所的一间监舍内,拘留人员万某(男,27岁)情绪激动,要求将其释放出所。在得到否定答复后,他突然歇斯底里发作,要撞墙自残,在这紧急关头,舒所长一把将其拉住,避免其撞击受伤。下午2时许,万某的父亲和他的两个堂兄弟赶到拘留所,可万某根本不认亲情,破口大骂,以死相逼。民警通过多方了解,得知万某在一年前与一随州女子同居生有一子,却因锁事争吵,女子带儿子回了娘家不肯回来。今年元月,万又与一姓余的女子相识同居,万某花掉十几万元积蓄,可姓余女子并不领情,8月24日,二人发生冲突,万将余打伤,余至派出所报警,公安机关依法将万某行政拘留7天。得知此情况后,崇阳县公安局吴某某从感情和家庭方面着手,与万某谈心。谈到深夜11时,万某终于幡然醒悟,主动提出与余姓女子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承诺二人互不干涉对方生活,互不侵犯。第二天,万某与余某在民警面前签订了《谅解协议书》,各人回归到原来的生活角
    2023-06-11
    474人看过
  • 为生二胎金坛一对未婚男女到法院解除同居关系
    11月24日,31岁的男子吴某到金坛法院要求和王某解除同居关系。吴某称,2007年上半年,两人经人介绍相识恋爱,随后同居。2008年5月,按照农村风俗举行结婚仪式,未登记结婚。2008年7月,女儿娜娜出生。吴某称,由于性格、脾气不合,双方不能继续同居生活,请求女儿随自己生活,王某每月支付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双方各承担一半。吴某、王某均表示不能和好,自愿解除同居关系,达成调解协议。立案庭法官在调解过程中,却发现王某有些异样。王某在庭上总是拿着包遮挡在肚子前面,走起路来也似乎不太方便。法官详细询问了两人,他们这才道出实话。原来,王某怀了二胎,但两人都不符合生二胎的标准。于是两人想出通过到法院解除同居关系,拿到有效的法律文件,把女儿判给吴某,未出生的孩子将来就可以随自己上户口,从而避免计划生育的处罚。不过,两人并不清楚,在一般情况下,法院并不会受理解除同居关系。最终在法官的教育下,吴某撤诉。
    2023-06-11
    134人看过
  • 同居关系男女能否相互继承
    一、同居关系男女能否相互继承1、同居关系的男女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不属于夫妻关系,是不能相互继承的,只有夫妻和父母子女关系才能相互继承。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一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二、代位继承权该如何行使1、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民法典》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父亲或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2、适用代位继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被代位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第二,先死亡的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其他继承人如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不发生代位继承。第三,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
    2023-05-06
    237人看过
  • 女方同居期间怀孕,能提解除非婚同居关系吗
    一、女方同居期间怀孕能提否解除非婚同居关系1、女方同居期间怀孕,能提解除非婚同居关系。在未婚同居关系中,由于同居双方并未真正意义上结婚领证,因此非婚同居关系不受民法典的限制。也就是说,双方随时可以解除同居关系,更不存在离婚的说法。如果双方因此产生争议的,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解决,法院会受理。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二、男方如何解除同居关系1、以协议方式解除:(1)同居是双方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双方不愿意继续同居时,双方签订解除同居关系协议,就同居期间的财产、
    2023-06-12
    120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遇到父母解除同居关系,应该怎样应对?
    父母解除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一般参照婚生子女的抚养权问题解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非婚生子女继承父母的遗产法律问题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平等的遗产继承权。如果有遗嘱的,非婚生子女按照遗嘱的内容继承遗产;没有遗嘱的非婚生子女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与其他继承人平等的继承遗产。第一顺序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
    2023-07-04
    354人看过
换一批
#同居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未补办结婚登记的,其同居关系的处理原则如下:(1)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 更多>

    #解除同居
    相关咨询
    • 怎样解除同居关系,养子如何解除收养关系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05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一)通过当事人的协议而解除。这种情况需满足的条件是: 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年时,经养子女同意即可;养子女尚未成年时,须得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监护人同意,养子女已有识别能力的,还须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2、当事人须对财产生活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别无争议。协议解除收养可按公证或登记程序办理。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的
    • 男女之间解除同居关系以后怎么要求离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2
      (一)离婚后,双方未再婚,在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方起诉离婚后,一般应解除其同居关系。 (二)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的,经查证确属同居关系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 (三)解除同居关系时,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教育和财产分割,应本着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及双方过错程度妥善处理。 (四)解除同居关系,对在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
    • 同居期间男方不同意解除关系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0
      你所非法同居关系,诉请解除法院不受理,自行分开吗可能对方会纠缠,是很不好处理的事。因非法同居涉及的子女、财产是可诉讼的,望你就此提起诉讼。若无子女,或财产纠纷又不大,建议你还是找理由以财产纠纷诉讼,因在该诉讼中法院在查明事实和认为中必然会涉及非法同居的问题,你有了法院这一判决,也就有了与对方完全了断关系的保障。切记,这程序省不得。
    • 解除同居关系需要到办理吗,解除同居关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0
      解除同居关系,自己解决,法院不受理,r如果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法院可以解决r《婚姻法》解释二有规定
    • 男女不和解除同居关系有什么法律法规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8
      男女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除双方的同居关系,并处理好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和债务承担等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依法判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