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关于时效的规定
第二百五十七条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有关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五十八条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二)有关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送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因运送期间内的伤害而导致旅客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是此期限自离船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年;
(三)有关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五十九条有关船舶租用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六十条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六十一条有关船舶碰撞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碰撞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追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连带支付损害赔偿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六十二条有关海难救助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救助作业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六十三条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六十四条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第二百六十六条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二百六十七条时效因请求人提起诉讼、提交仲裁或者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但是,请求人撤回起诉、撤回仲裁或者起诉被裁定驳回的,时效不中断。
请求人申请扣船的,时效自申请扣船之日起中断。
自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由此可见,海商法中专门有一章对时效做出了规定。按照海事的海商法中时效方面的规定,大部分请求权的时效都是两年,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是一年,这里需要区分。因为一旦诉讼时效过期,当事人会处以不利局面,在维权的时候就有困难了。海上运输纠纷有时候涉及到不同国家,这里还要明确一个管辖的问题。
-
海商法275条海事赔偿方面的规定是什么?
374人看过
-
海事海商法律规定的请求时效是多久?
192人看过
-
海事责任限制海商法是怎么规定的?
233人看过
-
海商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如何的
297人看过
-
海事法院管辖《海商法》的案件是怎么规定的
118人看过
-
海商法与海事法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224人看过
-
海事海商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是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8早在1984年11月28日,最高法院在《关于设立海事法院几个问题的决定》中就作了规定。1989年5月13日,最高法院发布《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详细规定了海事法院收案范围。2000年10月,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重申:地方人民法院不得违法受理海事海商案件;不得对船舶采取保全措施;如为执行案件需要扣押船舶的应当委托就近的海事法院执行。
-
海事法的含义是什么海事法和海商法的区别在哪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03海事法是指调整船舶在海上或其他可航水域发生的事故造成的船舶、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损害赔偿、损失分摊等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两者区别如下: 1.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 2.两者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不同。 3.两者的体系和内容不同。
-
海事海商纠纷案由有哪些,法律的规定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81、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纠纷 1、船舶碰撞海上、通海水域、港口及其岸上设施或其他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2、其他船舶碰撞纠纷。 2、船舶浪损赔偿纠纷。 3、船舶损害捕捞、养殖设施、水产养殖物赔偿纠纷。
-
海事法与海商法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311. 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海商法主要适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横向法律关系,旨在体现对当事人合法利益的平等保护。而海事法则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机关与其管理对象之间的纵向法律关系进行调整。 2. 两者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3. 两者的具体内容和制度存在差异。
-
海事海商案件涉及哪些方面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20海事海商案件涉及的方面有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等。其中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船舶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