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什么?很多人心里都明白,保险的根本就是为了保障。为了保障将来出现疾病的时候,能为自己提供所需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在可预见的未来,当我们失去工作能力的时候,能提供维持生计的保障;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能为身边最亲的人,献上最后一份心意,以保障他们今后的生活
这个道理虽然大多数人心里明白,但在选择保险的时候,人们却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在购买保险时,人们更多的是将保险当作一个投资工具,而非保障的手段。买保险有没有返还?,我买的这个保险能拿到多少收益?
当投资成为大众买保险时最关心的问题后,那保险的最重要作用——保障,就被忽视了。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寓言故事中的那个郑者,原先是想买珠宝,却被外表华丽的包装盒所吸引,最后放弃珠宝而选择了华丽的盒子。买椟还珠的故事,在如今的保险市场上不断上演,正是民众过分追求保险的投资收益,导致了郑者的故事还在今天重复着,而保险脱离了其原有的作用,保险价值便难以体现。
而让读者正确认识保险的意义,更多了解保险的保障功能,使保险回归其原来的价值,正是本期封面策划的意图所在。
文/本刊记者魏鹏珠
保险的最大误区
目前保险市场上存在的最大误区在于,百姓将保险当成了一种投资或储蓄的工具,而忽视了保险的保障功能。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刘冬姣教授说。而这个误区导致了保险价值的偏离,究其原因,还要从整个保险业和中国商业保险的发展历程说起。
说起商业保险,在西方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保险刚出现时,还只是简单的提供保障,并没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投资功能。当西方保险业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民众对保险的保障观念都已经根深蒂固的时候,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分红险和万能保险才开始在西方市场红火起来。
而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商业保险在1992年才开始登陆中国。当时,计划经济在中国已经盛行了40多年,人们根本没有所谓的风险意识,普遍认为国家给予的一切都是保险,对商业保险观念非常淡薄。偏巧,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投资创富时代,人们的投资欲望空前膨胀,而中国人骨子里的存钱意识也支配着人们的消费取向。
于是,刚进入国内的保险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寻常百姓家,相对于苦口婆心地培养客户的保险意识,还不如推销保险的投资和储蓄功能更能引起客户的兴趣。为吸引客户,一些片面夸大保险投资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保险这个在西方发展了上百年,当地人对保险的保障功能已经有了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才出现保险投资的概念。但在中国,保险刚一进入,就有各种投资类型的保险产品出现,许多人还没弄明白保险的保障功能,就被保险中的投资收益所吸引,他们只是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买下保险,有人甚至希望能从中获取其他专业机构也无法达到的高额收益。
而保险偏离了保障这个最基本的功能,这样的保险必然会出现问题。保险对于消费者的真正价值难以体现,投资者也会因此付出代价。
保险的投资之痛
由于整个社会氛围和国民心态问题,保险业一直存在以投资利益诱导客户的嫌疑。而客户寄希望保险能获得高的投资收益,结果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由投资保险收益出现的纷争不断。
2002年出现的连投险退保潮就是一例。2000年上半年我国投连险保费约为4亿元,2001年上半年飙升到了64亿元,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很多人把能拿出来的钱都买了投连险,结果到了2002年,当人们发现不仅承诺的收益无法实现,甚至出现了亏损,纷纷要求退保,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投连险退保风波。此后不久,分红险和万能险都有过类似的热卖的景象,去年,分红险也遭遇退保。据报道,2005年分红险退保金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9%。而在更早前的九十年代,更有保险公司推出收益率达到15%的保险品种,在承诺难以兑现时,甚至出现保险公司鼓励投保人退保的怪现象发生。
而8月14日公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其中涉及到健康险将在9月1日起,取消原有的返还机制。消息仆一出街,便一颗石激起千层浪,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弹。对于该条例的出台,更多人的反应是,如果健康险中没有补偿条例,交出去的钱拿不回来,这样买保险就太不划算了,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其实,此次公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还谈到了如何提高保险的保障功能,结果却唯独这补偿条例会在民众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于民众中的保险误区,和保险长期偏离了其价值所导致的一个后果。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毕竟保险公司相较于其他专业投资机构,其获利来源主要是靠保单中的费差、利差和时差。将保险作为一种纯粹的投资工具,并通过买保险获得比专业投资机构更高的利益,显然很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纠正保险长期存在的误区,让保险回归其原有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保险价值回归理性
刘冬姣认为:保险发展至今,拥有保障和投资两大功能。不论是保障还是投资,如果单看到一方面,而放弃另一面,都是不合理的。应该正确认识保险的保障和投资功能,只看到保险的投资储蓄功能固然不对,但如果单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保险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般而言,寿险大多为储蓄型保险,而意外险、医疗险等保险则属于消费类型保险,因为消费型保险不具备储蓄功能,很多人抱着投出去的钱如果没出事,就再也拿不回来了的心理,在买这类保险时总是心有不甘。但消费型保险却是以低保费获取高保额,这种以小博大的做法,正能体现出保险的保障价值和意义。然而这种高保障的保险方式因为没有储蓄功能,更没有投资收益,并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国人长期以来养成的重投资轻保障习惯,使他们难以走出保险的误区。
从个人角度来说,无论是保险还是理财,首要考虑的是保障,保障是理财和投资的基础,在先做好个人的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再进行投资,才是最科学合理的理财方式。而保险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保障功能,如果在投保时,仍以投资为首要目的,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明白了保险的真实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保险回归其原有的价值,不论对买保险者还是对于整个保险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买保险的时候,首先要清楚,保险的首要功能应该是保障,而非投资。至于保险的保障和收益如何配比,则要看个人的情况而定。专家的建议是,一个成年人的投保额至少是其年收入的5-6倍,这样保险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保障功能。保险的保障功能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其中还涉及到具体的保障险如何定义、各类人群如何选择保障险以及挑选保险代理人等细节,以下文章将为读者一一解答。
-
财产保险价值的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
178人看过
-
保险价值值几何
419人看过
-
保险价格VS保险价值
273人看过
-
公司债券和公司股份价值的回归性
500人看过
-
保险价值与保险金额的区别
143人看过
-
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如何确定
347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无法回避的价值估值风险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8-02商标权具有时间性、专有性、地域性,其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贷款人通常缺乏商标权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出质商标专用权的真实内在价值很难把握和估价,也无从测知其收益和风险,面临着很高的监控成本,客观上加大了贷款成本。
-
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如何确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4《保险法》第四十条规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并在合同中载明,也可以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保险法》
-
如何确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12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
被保险人的车辆价值应当由保险人的实际价值确定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1-09-29投保时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根据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减去折旧金额后的价格确定。被保险机动车的折旧按月计算,不足一个月的部分,不计折旧。例如9座以下客车月折旧率为0.6%,10座以上客车月折旧率为0.9%,最高折旧金额不超过投保时被保险机动车新车购置价的80%。车辆损失险计算公式:折旧金额=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被保险机动车已使用月数×月折旧率。
-
财产保险的保险价值怎么计算?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3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