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以他人名义贷款以贷款诈骗罪论处。冒名顶替贷款意味着使用他人的姓名,或者编造虚假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和其他贷款资料等理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贷款审批去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贷款金额,这种行为属于欺诈行为,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贷款诈骗罪,最低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涉及金额特大,并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长可判处无期徒刑,并且处罚金和没收个人财产。
以他人名义贷款什么罪?
1、以他人名义贷款,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2、一般情况下,骗取数额较大的,会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至二十万元罚金;
3、如果骗取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判处五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至五十万元罚金;
4、如果骗取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至五十万元罚金或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以他人名义贷款的算不算诈骗行为
208人看过
-
以他人名义贷款的算不算诈骗
183人看过
-
以他人名义贷款的算不算诈骗罪
123人看过
-
以他人名义贷款供自己使用算诈骗罪吗
365人看过
-
以他人名义贷款构不构成诈骗罪
467人看过
-
以他人名义贷款是否构成诈骗
141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个人以某种名义借款算不算诈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r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
以假贷款名义借钱算诈骗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06以假投资的名义借钱,并且将资金占为已有或者从事非法活动的,就会构成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以劳务的名义借钱为赌博,后来又以他的名义向他人借钱,算诈骗罪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23不构成诈骗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法律中明确规定为财物,不包括财产性利益,当然也不包括劳务,所以,你亲戚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如果他骗取金钱等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是可以构成诈骗罪的。 我国刑法实施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劳务等其他财产性利益不属于诈骗罪的对象,即使诈骗也不够成诈骗罪;但是
-
以他人的名义来骗取别人的钱财算不算违法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6是违法,情节严重可以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条文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以他人名义向银行贷款是骗贷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5-221、不叫。 2、《刑法》第19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