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2.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3.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4)追究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公诉案件,诽谤罪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影响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是公诉案件外,一般均为自诉案件。4.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
哪些人属于诽谤罪的对象如何判定诽谤罪
338人看过
-
关于诽谤犯罪的犯罪断定
268人看过
-
诽谤罪有那些法律规定
453人看过
-
法律对于网络诽谤罪的认定标准有何规定?
372人看过
-
怎么对诽谤罪进行司法断定
254人看过
-
诽谤罪的对象包括哪些,该怎样认定诽谤罪
124人看过
-
诽谤微博的哪些法律规定构成诽谤罪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30通过网络诽谤他人的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等刑法罪名,情节严重的将要承担相应的刑法责任。所以,并非言论自由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在网络上随意编造谎言侮辱诽谤他人
-
怎样才构成诽谤罪?法律上对于诽谤罪是如何定义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3-04-05我国法律对怎样才构成诽谤罪有以下规定: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
-
关于在法律上哪些叫诽谤罪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31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事实”,就是无中生有,凭空制造虚假的事实.诽谤除捏造事实外还要将该捏造的事实进行散播,散播包括使用口头方法和书面方法.捏造事实的行为与散播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本罪.如果只是捏造事实与个别亲友私下议论,没有散播的,或者散播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捏造的虚假事实的,都不构成本罪.本罪是故意犯罪,诽谤行为针对的也必须是特定的人。
-
网络恶意诽谤如何办诽谤罪有哪些法律规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14遭到网络恶意诽谤的,受害人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