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同骗取技术并不一定算合同欺诈,需要看具体情况以及当时双方当事人所做行为来进行确定是否是合同诈骗还是民事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以合同骗取技术,也算是合同欺诈吗?如果需要经验更丰富的建议或者想在当地找律师的,有2个途径:
1.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
2.点击#找律师#→按专长找→选择纠纷专长→咨询我→最后点击电话咨询,不想一来就打电话的,还可以进行缓冲,在线咨询哦。
如何选择律师,找律师的技巧
1、选择律师,应该选择执业领域与案件领域对口的律师。
2、选择律师,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律师。
3、选择律师,应该选择对专业有深入研究的律师。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纠纷不要担心,27万+在线专业律师提供图文和电话解答,为你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遇到法律问题:
1、不要慌乱、将遇到的法律问题捋清,注意收集、保管相关资料、证据,大致确定其所归属的法律领域。
2、找到合适的专业律师;
3、详细描述你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和诉求;
4、等待律师解答;
5、支付律师费用(律师收费由律师定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合同欺诈是否基于合同欺诈技术
176人看过
-
昆明市技术合同骗取技术属于诈骗吗?
249人看过
-
技术合同欺诈会判刑吗?
252人看过
-
骗取押金是合同欺诈吗
298人看过
-
技术中介合同的特征,技术中介合同是技术合同吗
359人看过
-
技术合同算合同协议书吗
241人看过
-
正规合同诈骗骗取技术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13以合同骗取技术并不一定算合同欺诈,需要看具体情况以及当时双方当事人所做行为来进行确定是否是合同诈骗还是民事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
-
技术合同欺诈需要判刑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12-18技术合同欺诈会判刑吗? 利用技术合同进行诈骗的判刑标准最低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也有可能是单处罚金,合同诈骗罪的判刑标准是根据诈骗数额和犯罪情节确定的,若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嫌疑人也有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 利用技术合同进行诈骗的判刑标准是3到10年不等有期徒刑。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技术合同欺诈会判刑吗,怎么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18技术合同欺诈会判刑吗? 利用技术合同进行诈骗的判刑标准最低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也有可能是单处罚金,合同诈骗罪的判刑标准是根据诈骗数额和犯罪情节确定的,若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嫌疑人也有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 利用技术合同进行诈骗的判刑标准是3到10年不等有期徒刑。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合同隐瞒欺诈行为算合同诈骗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5算的。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