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按每例收取200元劳动鉴定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职工的鉴定费由职工所在单位负担;因病、非因工负伤办理退休退职职工的鉴定费,结论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费由职工所在单位负担;否则,由申请方负担鉴定费。对鉴定不服申请复鉴的,复鉴改变原鉴定结论的,由原鉴定方支付鉴定费,复鉴不改变原鉴定结论的由申请方支付鉴定费。
收费标准:
1、自治区鉴定每人每次300元;
2、地、市级鉴定每人每次250元;
3、县(市)级鉴定每人每次200元。
二、工伤鉴定费用由谁承担?
因工负伤、患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因病、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申请的,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支付;由被鉴定人申请的,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在申请时预付,如经鉴定结论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以上的,鉴定费用应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负担。没有单位的,鉴定费用由个人负担。
重新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申请方预付。重新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相符,鉴定费用由申请方负担。重新鉴定结论与鉴定结论不相符,鉴定费由原鉴定机构负担。因伤情病情变化要求再次申请鉴定所需的费用,由申请方负担。
三、哪个机构负责进行工伤鉴定?
劳动鉴定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劳动鉴定委员会”,在有的中小型企业称为“劳动鉴定小组”。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一般由劳动、卫生、人事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的主管领导组成。少数地方还吸收物价、民政等部门的同志和大医院院长参加。劳动鉴定委员会主任大都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或由市、县的政府负责人担任。
-
怎么收费:伤情鉴定收费标准是多少?
163人看过
-
工伤鉴定期限有什么要求?工伤鉴定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38人看过
-
工伤鉴定标准伤残9级怎么鉴定
433人看过
-
工伤鉴定需要多少钱?收费标准如何?
356人看过
-
2022工伤鉴定收费标准的参考依据是什么
466人看过
-
鉴定工伤收费吗
239人看过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鉴定意见是传来证据,是由鉴定机... 更多>
-
收费标准鉴定伤残怎么收费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10损伤程度鉴定人300-600;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人300-600;劳动能力、评残鉴定人400-800;行为能力鉴定人800-1000;活体年龄鉴定人400-800;损伤与疾病关系鉴定人600-1000;男性性功能鉴定人500-800;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件2000-3000;活体检验照相人50-80。
-
工伤鉴定标准全国统一吗,工伤鉴定标准怎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2工伤鉴定的标准都是全国统一的,在伤者职工病情稳定或者出院时,存在伤残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随机安排伤者到所在市具备鉴定资格的医院做检查,然后从医疗专家库中随机3到5名专家出具鉴定意见,由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意见综合得出鉴定结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
-
工伤鉴定标准误工费怎么支付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301、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期间原工资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的。 2、要说工伤鉴定标准误工费的标准,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
-
崇明伤残鉴定律师收费标准怎么收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251、按件收费收取 (1)无财产争议:6000元-20000元之间; (2)法律文书:600元-2000元之间; (3)律师见证:2000元-10000元之间; (4)代办公证:1500元-3000元之间。 2、民事案件收费 (1)一审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下:部份7%,但不少于5000元; (2)一审争议标的在10万元以上但在100万元以下:部分6%; (3)一审争议标的在100万元以上但在500万
-
工伤鉴定机构的职责和伤残鉴定收费标准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4-12-27在经过工伤职工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工伤鉴定程序。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需要自己向工伤伤残鉴定部门申请鉴定,并提交申请书和缴纳鉴定费用。那么,你了解工伤伤残鉴定部门的有哪些吗? 一、工伤鉴定机构 劳动鉴定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劳动鉴定委员会”,在有的中小型企业称为“劳动鉴定小组”。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一般由劳动、卫生、人事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的主管领导组成。少数地方还吸收物价、民政等部门的同志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