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后果是什么
若在法律程序之中,被执行人对其财产进行恶意转移,则可判定为涉嫌触犯刑法第313条规定之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行。
这种情况下,被执行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
另一方面,若仅涉及到普通恶意转移债务的情况,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相关行为。
在此类案件中,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如何救济
债务人恶意转让财产,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债务人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行为被撤销的,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后果是什么”,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什么属于恶意逃避债务
466人看过
-
怎么才算是恶意逃避债务
57人看过
-
借款人逃避债务失踪怎么办,债务人恶意逃债怎么办?
100人看过
-
怎样应对欠债人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以及如何认定恶意逃避债务
230人看过
-
恶意转移逃避债务是否坐牢
324人看过
-
债怎么查是不是务人恶意逃债
175人看过
-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处理程序如何?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9遇到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
恶意逃避债务对发生债务会怎样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4遇到怠于行使债权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
公司债权人能否要求恶意逃避债务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2看看具体情况。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的独立地位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的独立地位和股东的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权请求权怎么认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
-
公司法人变更是不是恶意逃避债务四川在线咨询 2023-08-11不算。 首先,对于公司来说,变更法人,也不会影响独立法人来承担债务。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其次,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新接手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不可以债务不是发生在自己的任期内,而是发生在前任的任期以内作为理由,来推卸公司的债务。如果前任有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行为,可以提请董事会、股东会,乃至提请司法机关,追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