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诉讼的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诉讼的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我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我 国 民 事 诉 讼 最 长 诉 讼 时 效 是 多 久 ?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诉讼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诉讼时效期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自愿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此外,《民法典》还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包括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胜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其请求。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可能会导致当事人失去胜诉权。因此,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应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诉讼时效届满而失去胜诉权。
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期间最长为20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包括胜诉权被取消等。因此,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应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诉讼时效届满而失去胜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
民事诉讼有二十年时效吗
184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二百四十二条(2021年)
282人看过
-
有关诉讼时效的疑问:三年或二十年的限制?
178人看过
-
十年借款诉讼时效是多久?
217人看过
-
工作二十年的年假是多久
499人看过
-
什么案件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202人看过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更多>
-
民事合同诉讼期限为几年,具体的规定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3-11-30民事合同诉讼期限为三年,一般是从当事人的权利受损之日或者应当知道自己受损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超过二十年不向法院起诉的,那么法院将不会再受理自己的案件,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
-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具体为多少年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311、劳动合同期满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14条的情况下要求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话,用人单位拒绝续签违法,应该支付劳动者赔偿金,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 2、《劳动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
-
-
-
第八条,诉讼期限两年,和二十年期限是什么意思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6诉讼时间二年是指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二年内。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二十年是最长的保护期限,即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的不得超过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第八条【诉讼时效】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