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单位发生劳动争议,该怎么去仲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04:02:12
94 人看过
一、跟单位发生劳动争议,该怎么去仲裁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它正当理由超过上述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除外。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并应载明下列事项:
1.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证据或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二、劳动争议起诉需要律师吗
劳动争议起诉是否需要律师,由当事人自己决定。
对于争议标的额不大,法律关系清楚的是可以不需要律师,当然,不需要请律师的情况下,你必须要进行多请教、多问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如果对于争议数额较大的、存在争议的,而且又需要调查的,最好是找一个律师帮助,因为毕竟在劳动仲裁也是属于一个法律方面,专业知识的方面是非常专业的一个需求的。写仲裁申请书,法庭辩论等环节需要专业知识的可以由律师搞定。
因此,找律师的话,无论从专业、口才,包括经验是对该劳动仲裁是有帮助的。
三、劳动争议如何收集证据
劳动争议收集证据方式如下:
1.劳动合同;
2.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工作服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4.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员工和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仲裁还应该去上班吗
455人看过
-
单位劳动争议仲裁操作指引
84人看过
-
因“取暖补贴”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申请劳动仲裁么
442人看过
-
劳动仲裁受理事业单位争议吗
207人看过
-
如何避免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怎么办
371人看过
-
发生劳动争议怎样起诉仲裁不出裁决?
407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员工和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仲裁还应该去上班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10和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仲裁与单位要求职工去上班是两件不同的事,单位如果要求职工上班,若无正当理由,职工应当到单位上班,而不能以双方之间正在发生劳动争议就拒绝到单位上班,如职工无正当理由拒绝上班,单位认定职工旷工是有法律依据的。若职工旷工已严重违反了劳动纪律,单位将职工辞退也可能会有法律依据的,因此建议在单位未对职工做出辞退处罚决定前,还是应当按照单位要求到单位上班。但如果你在仲裁请求中要求解除与单
-
劳动争议仲裁该向哪些单位申请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15申请劳动仲裁的,向当地的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申请;如果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则需要向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劳动仲裁后可以诉讼吗?我和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申请了劳动仲裁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九条规定“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
-
发生劳动争议职工和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选择仲裁代理人申请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21职工和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先选择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的,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但是,申请调解不是进行劳动仲裁的前提,在调解时所提出的诉求也不对以后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产生任何的影响,当事人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可以根据需要提出仲裁请求,完全不受调解时所提的诉求的影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在多长时间内能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原则上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关于仲裁时效,应注意以下几点例外情况: 第一,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二,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1年仲裁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