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网上侵权行为的方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5 14:03:51 55 人看过

若行为人有在网上侮辱他人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应当作出民事赔偿;情节严重构成侮辱最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侵害名誉权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侵害名誉权要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就涉及到停止侵权行为,对被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因为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的影响,恢复对被侵权人的名誉,对被侵权人的损失作出赔偿,刑事责任则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9: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侵权行为相关文章
  • 商标法上的商标侵权行为是故意侵权行为吗
    商标法上的商标侵权行为是故意侵权行为。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一、商标侵权赔多少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
    2023-02-21
    64人看过
  • 商标法上的商标侵权行为是故意侵权行为吗
    根据商标法对的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商标侵权有明知故犯的特点,应该被认定为故意侵犯行为。商标的侵权行为是《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了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又称之为“反向假冒”。(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2023-06-01
    155人看过
  • 商标法上的商标侵权行为是故意侵权行为吗
    根据商标法对的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商标侵权有明知故犯的特点,应该被认定为故意侵犯行为。商标的侵权行为是《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了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又称之为“反向假冒”。(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2023-06-01
    125人看过
  •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1、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不向消费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不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2、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不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不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3、经营者不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对产品和商品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4、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不做出真实、明确的答复;5、不明码标价;6、经营者不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7、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8、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9、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
    2023-02-26
    314人看过
  •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每年的3月15日几乎成为了一个消费者期待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消费者将会由于看到很多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会被曝光而大快人心,对于消费者而言,要享有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消费到满意和放心的产品和服务,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真正的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虽然很多企业的理念或者品牌-全球品牌网-口号都在诉求为消费者着想。除掉现在媒体报道的各种现象之外,还有一些现象仍然值得企业去反思。(一)未经消费者许可的营销。这几年以来,各种未经许可的垃圾广告铺天盖地,手机短信广告、电话推销、电子邮件广告等等行为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如果你在银行、超市、电信运营商、汽车销售行等等地方由于需要办理业务或者签署消费合同等,留下了你的个人信息,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在1年中的很多时间,都会莫名其妙的被这些没有经过任何许可的广告信息或者强制推销行为侵扰,这其中,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以及一些企业急功
    2023-06-07
    410人看过
  •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的侵权行为有哪些?
    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的侵权行为有哪些?《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是规定的侵权行为有:第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二)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四)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五)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六)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七)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八)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十)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规定的处罚标准第十五条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
    2023-06-19
    421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 更多>

    #侵权行为
    相关咨询
    • 商标法上的侵权行为是故意侵权行为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9
      商标法上的商标侵权行为是故意侵权行为。
    • 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8
      一、网上侵犯著作权主要方式: 1、对其他网页内容完全复制; 2、虽对其他网页的内容稍加修改,但仍然严重损害被抄袭网站的良好形象; 3、侵权人通过技术手段偷取其他网站的数据,非法做一个和其他网站一样的网站,严重侵犯其他网站的权益。 二、网上侵犯商标权主要方式: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或者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即以偷梁换柱的行为用来增加自己的营业收人
    • 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9
      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消费者权利也称消费者权益,是消费主体的权利和利益的合称。 消费者利益由多种利益因素构成,主要包括物质经济利益、精神文化利益、安全健康利益、时效利益、环境利益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指的是消费者所享有的,由法律、法规确认,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 二、常见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
    • 网上侵权的行为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6
      网上侵权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 1、网上侵犯人格权。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2、网上侵犯著作权。如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而最典型的是侵害网络虚拟财产,如窃取他人网络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等。 3、网上侵犯财产权益。
    • 网上散播不良消息的隐私权,网络安全法所保护的侵权行为有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25
      侵犯了隐私权,根据我国国情及现行民事诉讼法,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