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女监护权归属问题第一监护人指谁
子女监护权归属第一监护人一般是父亲和母亲。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改孩子监护权怎么改
改孩子监护权的更改方式有:
1.?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协议确定监护人;
3.?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
4.?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三、监护权公证办理全流程?
监护公证由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监护协议公证也可由协议签订地的公证处管辖。当事人应当亲自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申请时,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的身份证件;
2.与被监护人关系的证明;
3.被监护人的基本情况;
4.其他材料。如监护协议,有关单位同意的证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n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n(一)祖父母、外祖父母;\n(二)兄、姐;\n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
两岁以下子女监护权归属问题解析
370人看过
-
传染病患者的子女监护权归属问题
246人看过
-
监护权归属:孩子归谁管?
221人看过
-
孩子监护权归属问题:撤销父母监护权的后果
388人看过
-
孩子监护权归属问题应对策略
74人看过
-
孩子监护权归属问题的心理影响
164人看过
-
子女监护权归谁,该怎样分子女监护权,怎样监护子女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1子女监护权是指监护人父(母)对其子女所享有的、对有关子女权益的问题进行决策(法定监护权)以及对子女生活进行照料(生活监护权)的法定权限。 在父母离婚或分居的情况下,双方需对子女监护问题达成协议或由法庭根据子女最大利益原则进行判决,通常的安排是由父母一方获取对子女的监护权(包括法定监护权和生活监护权),由另一方父母获取对子女的适当的探视权;但也有可能是父母双方均获取对子女的法定监护权,由其中一方获取
-
什么是子女监护权,离婚后子女监护权归谁,监护权归谁,有哪些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1子女监护权是指监护人父(母)对其子女所享有的、对有关子女权益的问题进行决策(法定监护权)以及对子女生活进行照料(生活监护权)的法定权限。 在父母离婚或分居的情况下,双方需对子女监护问题达成协议或由法庭根据子女最大利益原则进行判决,通常的安排是由父母一方获取对子女的监护权(包括法定监护权和生活监护权),由另一方父母获取对子女的适当的探视权;但也有可能是父母双方均获取对子女的法定监护权,由其中一方获取
-
带孩子需要的监护权归属问题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6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可予优先
-
子女监护权一定归属父亲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0对子女监护权的归属,是以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做考虑,不再想当然尔归给父亲,法官在衡量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归属,主要是根据子女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子女意愿与人格发展需要,以及父母的年龄、品行、经济能力、职业、父母保护教养子女的意愿及态度、对子女的教养计划、与子女的互动与感情状况等种种因素,作为判断子女监护权的依据。 在法律上,父母亲的经济条件并不是评断监护权适当与否的唯一标准,还是以真正能对子女负起
-
子女监护权一定归属父亲吗?子女监护权的归属,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离婚时最在乎的就是孩子的监护权和抚养权,有些母亲很担心法官会如何判决会不会判给父亲,那么子女监护权一定归属父亲吗? 对子女监护权的归属,是以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做考虑,不再想当然尔归给父亲,法官在衡量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归属,主要是根据子女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子女意愿与人格发展需要,以及父母的年龄、品行、经济能力、职业、父母保护教养子女的意愿及态度、对子女的教养计划、与子女的互动与感情状况等种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