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肇事者诉讼时效内是否还能受到法律制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2 21:41:18 397 人看过

肇事逃逸半年未抓获在诉讼时效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罪经下列期限不再起诉:

1、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二十年。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肇事逃逸违法未处理怎么办

对方肇事逃逸交警不处理可以找督察部门投诉。

在规定的时间内国家都有规定案件必须调查到哪个步骤,怎么给当事人说法,可以去咨询下法制科。

就算案件最后找不到目击者或证人证据等,无法破案。

受害者能在此期间接受国家规定的保障优先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4: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诉讼时效相关文章
  •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罪责:被捕者将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某人因交通肇事逃逸导致一名行人死亡,被判定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此类犯罪行为通常会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某人因交通肇事逃逸导致一名行人死亡,被判定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此类犯罪行为通常会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 交 通 肇 事 逃 逸 致 死 罪 刑 期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或者在逃逸过程中致使被害人或者其家属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罪,其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致一人以上死亡或
    2023-09-11
    450人看过
  •  多长时间内抓到肇事逃逸者
    在肇事后,如果驾驶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选择离开现场,无论时间长短,都应被视为逃逸。根据法律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无论驾驶者逃逸的时间长短,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肇事后,如果驾驶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选择离开现场,无论时间长短,都应被视为逃逸。法律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1. 肇事后逃逸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驾驶机动车逃逸,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或者无法正确识别事故车辆的情形。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有明确的规定,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然而,在实际司法审判中,肇事逃逸
    2023-08-19
    323人看过
  •  无证驾驶导致肇事逃逸,会受到法律制裁吗?
    据报道,一名未取得驾驶证的驾驶者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导致了一起交通事故,并造成了一人死亡。经调查,该驾驶者有肇事逃逸行为,因此被认定为从重处罚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肇事者有逃逸行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且是由于逃逸行为使被害人在无法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下死亡,则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导致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了一人死亡。这种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同时由于有肇事逃逸行为,属于从重处罚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肇事者有逃逸行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且是由于逃逸行为使被害人在无法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下死亡,则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是 否 逃 逸 会 影 响 交 通 肇 事 罪 的 判 刑 吗 ?在交通肇事罪中,逃逸是指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必须以构成
    2023-10-08
    370人看过
  • 肇事逃逸半年未抓获还在诉讼时效内吗
    肇事逃逸半年未抓获在诉讼时效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罪经下列期限不再起诉:1、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五年;2、法定最高刑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十年;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二十年。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一、刑事追诉期是多久犯罪经下列期限不再起诉:(一)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经过二十年。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二、刑事案件报案程序报案时效规定刑事案件报案时效规定如下: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023-06-28
    271人看过
  • 逃逸交通肇事:可能带来的法律制裁
    交通肇事撞人后逃逸,应当根据造成的后果追究刑事责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0交通肇事后逃逸怎么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
    2023-07-06
    221人看过
  • 肇事者逃避法律制裁的方式
    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还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措施是什么?(一)一般来说,交通肇事时需要至少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才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二)但是依司法解释,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责任,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也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三)若构成犯罪,或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若积极赔偿损失可能量刑时会得到从宽。(四)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
    2023-07-24
    351人看过
  •  酒驾逃逸受害者是否需要等待法律制裁结果?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酒驾逃逸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伤者或其家属受到刑罚的追究,但具体是否需要受到刑罚则需要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来判断。如果事故发生在酒驾逃逸后,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则只需要进行民事损害赔偿。如果酒驾逃逸的伤者和解后,如果交通事故属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那么伤者或其家属仍然可能需要受到刑罚的追究。而如果事故发生在酒驾逃逸后,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则只需要进行民事损害赔偿即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交 通 事 故 是 否 构 成 犯 罪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
    2023-09-14
    287人看过
  • 肇事逃逸者可否追究刑责时效
    一、肇事逃逸者可否追究刑责时效肇事逃逸者有追究刑责时效,犯罪都有法定的追诉时效。主要规定是: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二、肇事逃逸怎么处罚1.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
    2023-08-13
    298人看过
  • 肇事者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本文认为,陆某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原因是其在案发之后未报案,且在公安机关对其讯问作了虚假的供述,后公安机关经过多次调查走访并加大审讯力度,在强大的攻势面前,陆某最终承认自己是肇事者,其客观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意思。(一)关于现场的理解应当进行适当的扩大解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该定性明确要求要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要件,即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主观目的的指引下实施了该行为。对于此处的现场如何理解,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无明确的规定,交通肇事的地点作为现场肯定是无异议,但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于2011年3月15日联合下发的苏高法[2011]135号《关于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交通肇事后逃
    2023-02-04
    302人看过
  • 肇事逃逸后驾车继续行驶,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开车撞人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1、违反交通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不构成犯罪的,按照治安处罚法规定处罚。开车撞人了怎么办开车撞人的如何处罚开车撞人了的处理办法:1、立即停车、保存证据、抢救伤员;2、及时报警;3、等待交通警察来处理后续事宜。处罚:不构成刑事犯罪,只需要民事赔偿,存在违章行为的依法由交管部门进行相应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处最低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最高刑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
    2023-07-11
    227人看过
  • 在澳门肇事逃逸法律会制裁吗
    只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触犯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就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023-06-13
    455人看过
  • 肇事者是否属于法律定义的逃逸?
    肇事叫人顶包算逃逸。因为肇事后找人顶包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肇事逃逸就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所以肇事逃逸找人顶包算逃逸,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拘留。肇事车辆离开现场多远算逃逸一、肇事车辆离开现场多远算逃逸1、开出多少米算肇事逃逸,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在人和车同时离开现场的情况下,就已经构成了肇事逃逸,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和认定。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
    2023-07-20
    99人看过
  • 肇事逃逸者怎么判断是否逃逸
    一、肇事逃逸者怎么判断是否逃逸关于认定肇事逃逸行为的方式如下:当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驾驶员有持续驾驶车辆离开现场、将车辆停放在路边自行离去以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等,均可被视为逃避追责而采取的逃逸行径。若在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未构成犯罪,其将会受到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惩戒,同时还可能面临15天以内的行政拘留处罚;但如果其行为导致一人以上重伤,且在事故中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则将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惩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
    2024-07-15
    249人看过
  • 找到肇事逃逸者是否立刻拘留
    一、找到肇事逃逸者是否立刻拘留查缉到交通肇事逃逸者后,对逃逸者一般会进行控制,但会不会立即拘留,要依据具体案情而定。例如构成犯罪的,可以先行刑事拘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
    2023-06-04
    335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诉讼时效
    相关咨询
    • 肇事逃逸肇事者死亡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06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一、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
    • 肇事逃逸半年是否还在法律的追诉时效内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02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是有受追诉时效限制的,但逃逸半年还未抓获的依然在追诉时效内。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
    • 肇事逃逸后来自首的会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13
      一,逃逸,一般会事故的全部责任。 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二,会罚款、拘留。 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
    • 肇事逃逸致一死一伤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15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一、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
    • 肇事逃逸者怎么找到肇事逃逸者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3
      肯定能,其中涉及的内容有: 目击证人。在肇事逃逸的过程中,如果被害人有知觉或者一旁有目击证人,通过走访和调查,找到现场目击证人,了解肇事者的基本信息,很多情况下可以找到肇事者。 车辆牌号。对方肇事记下车辆牌号,已经成为大家自我保护的手段。不论是通过自己亲眼所见,还是来自其他方面的信息,知道车辆号牌基本上就可以找到肇事者。 视频监控。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公共和私人视频监控覆盖很广,通过查找、浏览现场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