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法典规定,一般来说,如果是女方向管辖区的法院起诉离婚,并且被告男方拒不到庭的。那么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宣判。否则,男方就要求人民法院判决不允许离婚,只有在六个月后才可以再进行起诉。不然女方如果在六个月内再向法院起诉离婚的,那么法院会判决不允许离婚,还要再等六个月。
一、怀孕期间离婚咋样解决
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协商后,凭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当时当场领取离婚证;
如果是一方不同意或签了离婚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那么应当通过诉讼离婚,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或者监禁1年以上的,可以在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诉离婚。一审一般时6个月,二审时3个月。如果法院第一次判决不离的话,半年之后可以重新起诉,第二次起诉法院一般况下应当判离。
如果是男的,就不能在怀孕期间提出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因此,在你怀孕期间,对方不能提起离婚诉讼,但是你不受该法条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根据以上的法律规定,如果对方有婚外同居的行为,那么无过错方可以向主张过错方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即使你们离婚了,对方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
-
办离婚男方不出面怎么办(办离婚男方不出面怎么办)
204人看过
-
女方不出庭而男方起诉离婚怎么办
473人看过
-
离婚案件中,男方不出庭是否会影响判决?
130人看过
-
离婚案件男方不到庭,如何应对?
295人看过
-
离婚案件中男方不出庭的处理时间是多久?
138人看过
-
男方不出庭,离婚案件是否会被判定为弃诉?
197人看过
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 更多>
-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出庭怎么办?答案出乎男方?答案出乎本人意愿?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27关于对方是什么目的,无法随意猜测。但是,提问者作为原告应该明白,被告拒绝出庭,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审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同时,如果提问者不想离婚,可以在法院判决前提出撤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
-
男方出轨怎么办离婚官司离婚案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16对于出轨证据,法律上对于一些涉及侵犯隐私的手段是不予采信的,主要有: 1、对当事人通信工具采取窃听的; 2、对当事人住所或其他私人场所采取安装针孔摄像机进行偷拍的; 3、对当事人设下陷阱,比如雇佣异性非法取证的。有效取证方法: 1、当事人在公共场所留下跟情人亲昵行为画面或照片,比如除当事双方之外第三个人拍下或公共区域监控画面; 2、当事人邻居或小区管理人员作证,所见所闻情景可以做为出轨证据; 3、
-
怎么办离婚男方不出庭如何起诉离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23起诉离婚,男方不出庭会被传唤,甚至拘传。离婚案件一方起诉离婚,如另一方不应诉,不会单方判离婚。离婚诉讼需要双方当事人一起出庭参加,被告不应诉,再经过法院两次传票传唤不到庭前提,可以依法拘传当事人到庭。
-
离婚案件男方可以不出庭吗女方可以代理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02作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是案件的主体人物、中心人物,牵涉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尽管法律规定了可以缺席审理,但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利益,要求当事人必须到场
-
男方出轨、离婚的案件怎么判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6婚姻自由,离婚自由,但你可离婚时依法分财产,他有过错的,要求赔偿。 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及双方经济状况综合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