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的量刑处罚:
1、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余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余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自各省、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考虑社会保障;在前款规定的金额范围内,确定本地区在前款规定的金额范围内
盗窃罪有前科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有盗窃前科的,如果行为人再做出盗窃行为的,对立案是有一定影响的,盗窃罪立案的标准一般会比原立案标准有所降低。
有盗窃前科,不等于累犯,一般累犯必须是5年以内再犯应版当判处有期徒刑以权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累犯属于加重的情节。只要不是累犯,就不是法定的应当从重的量刑情节,而是酌定的量刑情节。所谓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
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
1、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2、特殊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之罪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累犯,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盗窃罪法律规定有哪些,盗窃罪的司法解释
358人看过
-
盗窃案扒窃案司法解释有哪些
418人看过
-
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司法解释
203人看过
-
抢劫罪、盗窃罪的司法解释
457人看过
-
司法解释盗窃罪条款
383人看过
-
盗窃2000元罪司法解释
105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盗窃罪,盗窃罪法条及司法解释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
-
罪司法解释中的盗窃罪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23专业回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
-
盗窃罪的罚金有哪些法律解释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15法律咨询解答 盗窃罪罚金不交的后果主要有:犯盗窃罪的行为人期满不缴纳罚金的,会对其进行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
-
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司法解释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14非法占有是指没有法律根据的占用如侵占、哄抢、私分、截留、回扣、贪污、受贿、骗取而占有公私财产等。以上四点必须同时具备才可以认定。在《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中,大部分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作为犯罪的主观故意的:如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本章规定的12个罪名中有8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盗窃2000元罪司法解释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19盗窃2000元是数额较大的情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考虑社会秩序,在前款规定的金额范围内确定本地区实施的具体金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