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未婚生育后结婚是否属于再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7 14:46:17 171 人看过

一、民法典中未婚生育后结婚是否属于再婚

非婚生育后结婚不属于再婚,只要是以前没有领过结婚证就不算再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结婚登记】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

二、未婚生育需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非婚生育需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因为非婚生子女属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子女。

社会抚养费,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公共社会事业投入的经费,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20: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再婚相关文章
  • 民法典中未婚生育如何判抚养权
    一、未婚孩子的抚养权法律怎么规定的孩子的抚养权,不论离婚还是非婚,都是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
    2023-04-12
    389人看过
  • 民法典中未婚生育两个孩子如何离婚
    一、民法典中未婚生育两个孩子如何离婚没结婚证不用办理离婚手续,可直接分开就行了。财产与子女问题协商不成的可起诉到法院。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一致的,可以申请法院解决。一般会以孩子利益为主,看夫妻双方的生活条件而定。如果想争取孩子抚养权的话,就必须出具自己能够抚养好孩子的证明,那么你就要负主要责任,对方负补充责任。《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二、协议离婚手续办理流程通过行政程序进行的协议离婚由民政部门主管。在城
    2023-06-19
    466人看过
  • 民法典中再婚是否需抚养未成年子女
    一、民法典中再婚是否需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中再婚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条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者歧视。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二、继父母子女间存在抚养关系的认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仅凭生父母再婚这一法律事实,并不必然导致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产生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当继父母与继子女间形成了抚养关系,他们之间才能形成法律层面的父母子女关系。根据司法实践,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以认定继父母子女间存在抚养关系;(一)生父母再婚时,继子女属未成年人要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继子女须属未成年人。现实生活中,有的继子女已经成年并可独立生活,在法律层面上,继父母对继子女不再具有抚养义务。即使继父母在生活上仍对其照料或资助,也不会形成法律意义上的抚养关系。(二)继父母承担了继子女全部或部分抚养费用父母承担了继子女的全部或部分
    2023-06-19
    240人看过
  • 民法典中是否规定消防属于军婚?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改革后消防员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所以消防员的婚姻并不属于军婚。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军婚在我国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有破坏军婚的行为,如与军人的配偶之同居或者结婚,就属于违法的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破坏军婚罪可以处拘役或者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民法典丧葬费属于遗产吗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丧葬费,是在死者去世后,由死者所在单位给付的,用于死者家属处理丧葬事务的一种经济帮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遗产指的是公民去世时遗留下的归属于个人的合法财产。而丧葬费既不是死者生前发给的,也不是发给死者本人的,因此不属于死者生前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也就是说,丧葬费不属于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81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2023-07-01
    399人看过
  • 民法典中未结婚但同居生活是否返还彩礼
    一、民法典中未结婚但同居生活是否返还彩礼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规定,彩礼是以结婚为条件支付的,而未办理结婚登记就不算是结婚。所以未结婚但同居的,可以要求退还彩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二、怎么判断是否属于彩礼要判断何为彩礼,首先要明白彩礼的基本含义,彩礼仅指基于婚约、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给付对方数额较大的财物。其构成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订立婚约为前提条件和基础。婚约一般认为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俗称定婚。定婚后,男方就要给付女方一定数量的金钱和其他物品,这就是通常所指的彩礼。2
    2023-04-18
    277人看过
  • 民法典假结婚属于可撤销婚姻吗
    假结婚不属于可撤销婚姻。《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民法典可撤销婚姻的彩礼是否可以退还《民法典》可撤销婚姻的彩礼是否可以退还应当由是否出现法定的返还情况决定,而不是婚姻撤销就应当返还彩礼。法定的返还情况有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
    2023-08-13
    91人看过
  • 未成年结婚是否属于犯法
    一、未成年结婚犯法吗未成年结婚是属于犯法的。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没有达到法定婚龄是绝对不能结婚的,如果行为人跟不满法定婚龄的未成年人结婚,还有其他违法犯罪情形的,会被判处刑罚。二、跟未成年结婚属于什么婚姻跟未成年结婚属于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无效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三、哪些情形的婚姻属于无效婚姻属于无效婚姻的,具体如下:1、男女双方不是自愿结婚的,一方或者双方结婚时被胁迫、被欺诈;2、重婚的;3、男女双方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4、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婚龄。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男人成年女孩未成年结婚是否是犯法的女孩未成年的,尚未达到法定婚龄是无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如果隐瞒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的,这
    2023-08-14
    115人看过
  • 未婚生育属于事实婚姻吗?
    未婚生育的这种状况不算事实婚姻,在我国的婚姻登记制度当中没有事实婚姻这样的概念,只要不领结婚证,哪怕生了孩子也属于非法同居,孩子的话属于非婚生子女,未到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一、结婚登记的条件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这一规定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具体化,是结婚的必备的、首要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六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结婚必须双方自愿,而不是一厢情愿,不许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其次,是本人自愿,而不是依他人的意愿为转移,不许父母等第三者加以包办;再次,是完全自愿,而不是勉强同意,这就排除了一方或双方半自愿半包办的情况。不许任何一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这是对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补充和强调。前面的规定是
    2023-06-26
    213人看过
  • 女方再婚前生育一子,二婚后可否再生育?
    目前在二胎政策中有规定,再婚的男女要少于两个孩子的才能再生。而且还要符合一定的条件:1、通过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确定有病残的第一个小孩的或者是第一胎双胞胎、多胞胎的,出现残疾没有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2、再婚的男女,若某一方再婚前有生育两个以内,另一方未生育过的,则可以再生育。结婚后女方没有收入,离婚时可以分财产吗结婚后女方没有收入的,离婚时也可以分割财产。虽然女方婚后没有收入,但是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也是有权要求分割的,不会因为没有收入就剥夺女方分割财产的权利。而且如果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在离婚时可以要求男方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九条国务院编制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
    2023-08-08
    476人看过
  • 《民法典》中未成年结婚后离婚彩礼要退吗
    一、《民法典》中未成年结婚后离婚彩礼要退吗《民法典》中未成年结婚后离婚彩礼需要退还。未成年人结婚属于无效婚姻,婚姻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关于给付的彩礼可以适用于民事纠纷。退还彩礼的情形主要有: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后两种情形,需要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二、离婚与无效婚及可撤销婚的区别1、第一,两者的性质和原因不同
    2023-04-13
    52人看过
  • 民法典中女方末离婚再婚是否构成重婚
    一、民法典中女方末离婚再婚是否构成重婚1、民法典规定,女方未离婚的情况下,和其他人结婚的,会构成重婚,重婚的婚姻无效。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第一千零四十九条【结婚登记】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第一千零五十一条【婚姻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二、重婚是指的行为类型有哪些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
    2023-06-19
    280人看过
  • 民法典中未婚生育孩子需办什么手续
    一、民法典中未婚生育孩子需办什么手续一般来说,非婚生子女需办理的手续主要是给孩子上户口,除了要有出生证明以外,有的地区还要进行身份公证。一般婴儿出生落户由婴儿父亲或者母亲持户口簿、身份证及婴儿《出生证明》向婴儿母亲或者父亲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依据《生育服务证》或者《出生证明》原件办理新生儿落户登记,婴儿落户可随父随母。凡是无《生育服务证》或者《出生证明》者,一律不予办理落户手续。而在非婚生子女上户口的问题上,具体解决方法各地方各有不同。一般来说,非婚生子女上户口时除了要有出生证明以外,有的地区还要进行身份公证。此外,在需要生育证的地区,父母要先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计生办缴纳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计划外生育罚款)、落实计划生育措施,之后才可以凭计生部门开出的证明到公安机关上户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
    2023-04-18
    97人看过
  • 以前未婚生育现在结婚是否已生育一子
    二孩政策全面开放,涉外婚姻,孩子要上中国户口,那么今年一月一日以后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不用办理准生证了,这是计生政策规定的,带上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到乡镇的计生办登记就可以了。非婚生子与婚生子女的抚养权确定方式相同没结婚证一胎是否会罚款没结婚证一胎不会被罚款,但要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法律上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如果不符合规定生育的,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根据当地的年人均收入水平决定。未婚生育是属于违法的行为,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进行参考。新生儿怎么上户口1、大人要先去户口所属的派出所,向警察同志表示想为孩子上户口;2、一般来说,在办理时,大人要先填写户口申请单,然后配合民警做好相关信息的登记;3、最后交下手续费,孩子的名字就正式印在户口本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
    2023-07-12
    283人看过
  • 在结婚证书颁布之前生育的孩子是否属于非婚生育?
    在没有办理合法婚姻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生育了孩子,即非婚生育,这种情况属违法生育,应征收社会抚养费。省人口计生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城镇居民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村居民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当地乡、民族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非婚生育一胎女孩罚款不违法吗非婚生育一胎女孩不会被罚款,但要缴纳社会抚养费。我国法律规定,不符合《入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2023-07-17
    140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再婚
    词条

    再婚是指一方在配偶死后或双方离婚以后与他人再次结婚的行为。 再婚是以终止原来的婚姻为前提的,如果不终止原婚姻关系又结婚,则构成重婚。... 更多>

    #再婚
    相关咨询
    • 民法典婚姻无效后再次结婚是否有效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30
      婚姻无效后再次结婚是有效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无效就说明双方并不存在婚姻关系,因而也就不需要离婚,只要经法院确认双方的婚姻无效,当事人就可以与他人结婚了。
    • 民法典中未婚生育是否要缴纳社会抚养费?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4-09
      未婚生育必须缴纳高额社会抚养费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超出国家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哪怕是第一胎,未婚生育也需要被收费。这是一笔数额不小的罚款,通常与各地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挂钩,各地标准并不一样。以江苏省为例,在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且未曾生育的情况下,非婚生育一个孩子的,按照孩子出生上一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零点五倍至两倍缴纳社会抚养费;如果实际收入超出人均收入,对其超出部分还会征收一倍
    • 未到法定婚龄结婚属于否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03
      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婚姻属于无效的婚姻,无效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八周岁。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 非婚生育是否属于计划生育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10
      属于的,根据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的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当事人非婚生育的,是不符合该条对于“夫妻”的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第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
    • 民法典规定未婚生育的后果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9
      非婚生育比照下列处理。(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予以开除,并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是农民的,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5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是城镇居民的,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5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 (四)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以及从事其他各类经营活动的人员,按照本人所在县(市、区)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