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摘要】被告人的行为虽构成故意伤害罪,但鉴于其主观恶性较小,伤害手段一般,犯罪情节轻微,可依照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2004)刑复字第239号
被告人王某,男,1952年8月2日出生,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小学文化,农民,住平山县xx村。2002年4月12日被逮捕。现在押。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王某犯故意伤害罪,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于2003年1月26日以(2002)石刑初字第166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5000元。宣判后,王某不服,提出上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9月11日以(2003)冀刑一终字第498号刑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1月7日以(2003)石刑初字第262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5000元。宣判后,王某不服,提出上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6月24日以(2004)冀刑一终字第176号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某犯故意伤害罪,在法定刑以下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依法报请本院核准。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复核。现已复核终结。
经复核确认:2002年3月8日下午,被告人王某与被害人夏某两家因琐事发生口角后,王某与其兄、弟三人到夏某家西边土坎上与在自家院中的夏某等对骂。当夏某从院中爬上梯子骂王某时,王某用土块、砖块向正在梯子上的夏某投掷,导致夏某从梯子上坠地,致蛛网膜下腔、大脑、脑干出血死亡。
上述事实,有现场勘查笔录、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证人证言证实,被告人王某亦供认,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人王某向正在梯子上的被害人投掷土块或砖块,导致被害人从梯子上跌落、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一、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鉴于被告人王某主观恶性较小,伤害手段一般,犯罪情节轻微,二审以故意伤害罪在法定刑以下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适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核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4)冀刑一终字第176号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的刑事判决。
本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审判长李燕明
代理审判员武文和
代理审判员宋莹
二○○五年一月十日
书记员刘世倩
-
王某猥亵儿童案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被提起公诉
341人看过
-
邢台市人民检察院诉路国平故意杀人案
437人看过
-
故意伤害刑事自诉案件转交检察院
346人看过
-
石家庄市董某某等生产销售伪劣羊肉案
327人看过
-
葛某祥请求东胜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损害赔偿案
483人看过
-
新乡县人民检察院诉王灿雨盗窃一案
46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故意伤害案检察院退回公安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22故意伤害,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234条之规定,依法应承担刑事和民事赔偿的责任。如果行为人已经检察批准被逮捕,案件卷宗就要退回公安机关继续侦查,你所说的让在场人员去做笔录,应该就是在这相阶段。案件退回公安机关后,两个月是最高期限,期限内,办案单位就要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
-
2022石家庄故意伤害罪判几年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01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是指实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为又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刑法有特殊规定的,不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例如,强奸妇女或者
-
被人刺伤,故意伤害轻伤是检察院公诉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0这属于自诉案件,检察院一般不会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
为什么检察院不查二人的故意伤害案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1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被告可以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