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了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怎么判刑?
犯了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涉嫌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法院审理的流程有哪些?
(一)庭前准备。
查阅公诉人移送审查起诉的案卷材料,必要时召开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
(二)开庭。
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各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宣读法庭规则等,审判人员就座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基本信息,告知相关诉讼权利,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等。
(三)法庭调查。
通过向被告人或证人发问以及举证质证等查明案件事实。
(四)法庭辩论。
控诉方与辩护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进行互相辩论。
(五)被告人最后陈述。
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三、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法院判处缓刑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四、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刑期届满后可以考公务员吗?
刑期届满后不可以考公务员,自然人存在下列情形的,都不能考公务员:
(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党籍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在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情况下,最重的量刑标准不会超过两年有期徒刑,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是故意犯罪,如果犯罪嫌疑人不知道是窃照专用器材,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窃照专用器材的,不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非法使用,只要构成严重后果都会被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四条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窃照专用器材非法使用会怎样?
56人看过
-
窃照专用器材的使用非法吗?
437人看过
-
非法销售专用窃照器材罪好判么?
321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
312人看过
-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会判多长时间?
379人看过
-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量刑标准是什么
143人看过
-
非法利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量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27对在公共场所偷拍和窃听恋人亲热,在公厕,澡堂偷窥偷拍,等等此类道德败坏的恶劣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如何定罪?答复:你所咨询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节和程度,有可能构成以下几种犯罪:1、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根据《刑法》第284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偷拍偷录”者,如果非法使用专用窃听、窃照器材,则违反法律规定,构成对社会管理秩
-
2022年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法定刑是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51、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22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属结果犯,只要行为人违法相关规定,使用窃听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即构成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那在司法实践中,该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换句话说,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呢请看以下内容吧。一、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
-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有哪些惩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10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一般惩罚如下: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指的窃听、窃照器材仅指专用器材,不包括可以用于窃听、窃照的普通手机、录音机等普通设备。本罪仅打击非法使用,比如:在他人卧室或浴室秘密使用。合法使用则不构成本罪,比如: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并进行提示。
-
刑法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判罪标准江苏在线咨询 2023-01-03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