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被告一般需要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来应诉。答辩状需写明被告的基本身份信息、答辩的具体事项、被告的主张和相应的证据材料。
一、起诉离婚被告该怎么答辩
起诉离婚被告应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离婚答辩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1)首先写明答辩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和工作单位、住址等基本情况。(2)正文。主要是写明答辩的事实根据和理由。(3)尾部。写明答辩状所呈交的人民法院名称,在答辩状右下方由答辩人签名盖章,注明年月日;注明附件内容,包括答辩状附件、物证、书证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二、交通事故被伤者起诉怎么办
作为被告应该积极应诉。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三、起诉了是否一定会开庭
是的,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诉讼案件都需要开庭。开庭审理有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从起诉到开庭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首先,法院需要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然后,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
怎样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应如何解决
343人看过
-
借贷纠纷案件被告怎么办,如何对付民间借贷案件
106人看过
-
被告如何参与借贷纠纷
213人看过
-
如何应对民间借贷纠纷的增加
138人看过
-
如何应对民间借贷被起诉
238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如何处理,怎么解决民间借贷纠纷?
410人看过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公司的董事长、企业的厂长、经理等)。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是由法律赋予的,其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更多>
-
民间借贷被告如何处理,民间借贷诉讼被告如何处理,民间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51、被告抗辩存在其他基础法律关系。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2、被告抗辩已偿还借款,即请求权曾经发生但因清偿而消灭。被告应对其主张的还款事实予以证明,在被告提交相应证据证明其还款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3、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如何向被告方提出诉讼?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12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去法院起诉维权。 打官司一般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1. 准备起诉书和相关证据。 2. 前往法院立案并支付诉讼费用。 3. 法庭开庭审理,包括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官问话)、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和退庭后核对笔录,以及宣判等环节
-
怎样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应如何解决上海在线咨询 2023-10-25一般来说,民间借贷纠纷应通过当事人双方协商的方式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另外,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也可以向指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民事纠纷被告民事应诉权如何判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15被告人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原告的起诉书后,要做好应诉准备: 一、可针对起诉书,提交自己的答辩状。 二、答辩状要在限期内提交,(自收到起诉书之日起十五日)。 三、被告人不答辩,不影响法院照常审理案件。 四、有反诉因素的,可以在答辩中提出反诉。 五、如认为受诉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可以在答辩期内提出管辖异议申请。 六、针对原告的起诉,准备自己的证据。以后按照法院的传唤,参加庭审,在法庭上出示自己的证据,
-
民间借贷纠纷如何避免如何避免民间借贷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怎么处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6一、如何避免民间借贷纠纷为了避免纠纷,应注意以下事项:1、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2、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3、民间借贷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应出据借条或有中间人在场,防患于未然。4、签订借款合同时,债权人要对借款人的情况予以充分了解,特别是要了解借款人的信誉程度、还款能力和以前是否有过赖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