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和哺乳假是否相同?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6 19:00:42 468 人看过

1、产假和哺乳假不一样。产假是生育假,产前15天-1个月,做月子1个月;哺乳假是针对小孩出生不满一周的情况,现在国家规定是98天的产假,哺乳假是一年,每天上午半个小时,下午半个小时。

2、产假就是女性在生产的前后,所享受的休假待遇。通常从生产的前15天至生产之后的75天,加在一起是90天。如果是晚婚晚育者,产假的时间会延长到四个月。国家规定,所有女性职工的产假都不得低于90天。哺乳假的时间是一年,按照孩子出生的时间来计算。在一年内,产妇能够享受每日两次半小时的哺乳时间。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一样吗

我国的生育津贴原称产假工资,但为了与国际通用术语衔接,1994年改称生育津贴。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生育津贴;而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仍按本人生育前的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产假工资”形成了“双轨”制。女职工生育享受生育生活津贴和医疗补贴等生育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无须再支付生育期间的产假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3日 02: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产假相关文章
  • 产假与哺乳假合并
    1、借款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需到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表并如实提供下列资料:(一)申请人及配偶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二)申请人及配偶身份证明(指居民身份证、常住户口簿和其他有效居留证件),婚姻状况证明文件;(三)家庭稳定经济收入证明及其它对还款能力有影响的债权债务证明;(四)购买住房的合同、协议等有效证明文件;(五)用于担保的抵押物、质物清单、权属证明以及有处置权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抵押物估价证明;(六)公积金中心要求由第三方担保人做担保,并缴纳担保费用,由借款人、贷款人及第三方担保人共同签订三方合同。(七)公积金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2、对资料齐全的借款申请,银行及时受理审查,并及时报送公积金中心。3、公积金中心负责审批贷款,并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银行。4、银行按公积金中心审批的结果通知申请人办理贷款手续,由借款人夫妻双方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及相关的合同
    2023-07-07
    171人看过
  • 产假包含哺乳假吗
    哺乳假是宝宝出生起一年计算,包括了产假的时间。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社保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津贴;职业女性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一、产假要怎么享受啊?企业职工只要有生育的事实存在,就可以享受产假。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二、女工生育假多少天国家规定法定产假是98天。产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延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
    2023-02-28
    104人看过
  • 哺乳假能否合并休假
    哺乳假不可以合并一起休。哺乳假期只能每天休一个小时,不能一起休。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当中的法律条文我们可以得知,哺乳假的时间是一年,这个时间是从宝宝出生后开始计算,哺乳期的女性在工作日可以多休息一个小时用来哺乳,这一个小时可以分开休,上午下午各休半个小时,也可以合并一个小时一起休,但是不能把一年的所有哺乳时间加在一起休。哺乳假一年(宝宝出生后一年计算),可以享受每天两次0.5小时的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为1小时。提前一小时下班或晚上班1小时(哺乳假含人工喂养)。哺乳时间:对抚育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班工时内应给予两次哺乳时间包括人工喂养,每次哺乳时间单胎为30分钟。也可将两次哺乳时间合并使用。双生以上者的哺乳时间,按单胎哺乳时间相应成倍增加。哺乳时间及途中往返时间应扣除劳动定额,工资照发。婴儿满周岁后,确诊为体弱儿,可适当延长哺乳期,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确诊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女职工,
    2023-07-18
    148人看过
  • 哺乳假和产假开始时间一样吗
    哺乳假和产假开始时间不一样,产假是女职工分娩前可以开始休的假,哺乳假是女职工分娩后一年内,用人单位每日应当安排一小时的哺乳时间,并且不能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一、哺乳假和产假开始时间一样吗哺乳假和产假开始时间不一样,产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哺乳假的时间是工作日内一小时,用人单位应当在工作日内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哺乳时间。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二、产假属于法定假吗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虽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未明确规定是否包含国家法定节假日,但按立法原意,产假是按自然日计算的,包括了期间的法定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
    2022-09-08
    399人看过
  • 哺乳假和哺乳时间有何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在1990年以“沪府(90)36号令”转发了原上海劳动局颁发的“沪劳保发(90)109号”文件。这个文件规定,“(女职工)产假期满,如有困难且工作上许可,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假期为6个半月。”同时,有关文件规定,在6个半月哺乳假期间,其工资不得低于其原工资性收入的80%。哺乳时间是这么规定的:“不享受哺乳假或哺乳假满后、在婴儿一周岁内每天照顾授乳,每天二次,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婴童满一周岁后,经区县以上医疗机构确认为体弱的,可延长授乳假,最多不超过6个月。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根据上海市劳动局《关于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的解释:“‘体弱儿’系指满一周岁的婴儿患有佝偻病(除临床体格症状外,需作血生化或腕骨摄片证实),贫血(HB小于等于9克)、营养不良、严重先天性畸型(如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
    2023-04-22
    74人看过
  • 产假产前假哺乳假保胎假规定
    产假: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四条)(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三)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或子宫外孕者,给予产假三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者,给予产假四十五天。晚育假、晚育护理假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三条)符合《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增加晚育假30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3天。晚育假一般应当与
    2023-05-05
    125人看过
  • 产假完了哺乳期休假
    产假及哺乳期休假规定年假也可以叫做带薪年假,这主要是指在职工休年假期间,用人单位也是需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按照规定支付其年假期间的工资报酬。一、劳务派遣劳动法规定年假怎么办劳务派遣人员的年假和正常劳动者规定是一样的,只要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即可享受年假,当劳务派遣人员想要休年假时,只需要向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进行申请即可。根据年休假的相关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的,享受年休假。被派遣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无工作期间由劳务派遣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天数多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少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应当协商安排补足被派遣职工年休假天数。二、休假工资怎么算连续工作时间大于一年的职工,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年休假5天;满十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除此之外,在法
    2023-04-03
    200人看过
  • 哺乳假与产假的辨析
    哺乳假和产假的区别:设立的目的不同;待遇支付的主体不同;假期的计算方法不同。产假是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98天产假依据的是女职工生育之后生理恢复所需要的正常时间,无论是生育是计划之内的还是计划以外的;生育假是出于对女职工计划生育奖励的考虑。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计划生育假和产假的区别计划生育休假并不是单独指女职工产假,而包含了婚假、女职工产假、宫内放节育环、取节育环、计划生育人流及引产多种假期,而女性职工视情况可依法享有假期。而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社保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
    2023-07-08
    284人看过
  • 哺乳期规定哺乳假
    根据现行规定,女职工产假期满后,经本人申请和公司批准,可以请哺乳假六个月。哺乳假期间,工资可以按本人标准支付80元%分配。对于未申请哺乳假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在婴儿未满一岁时,每天工作时间内安排一小时哺乳时间。事业单位哺乳期规定事业单位哺乳期规定是哺乳期应为十二个月,即从婴儿出生之日起至满一周岁。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条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
    2023-08-08
    460人看过
  • 哺乳假六个月是否可以休假?
    哺乳假并非就是全休。关于哺乳假,从孩子出生开始,到满1周岁,为期共一年。可以这样处理哺乳假,自产后产假休完后:1、可回单位上班,每天享有两次半小时哺乳时间或可合并为1小时(提前下班),直至宝宝周岁;2、向单位提出哺乳假申请,最长可至宝宝周岁,哺乳假期间工资打7折。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哺乳假批准的权利在单位。哺乳假的规定生育后.在其婴儿一周岁内应照顾其在每班劳动时间内授乳两次(包括人工喂养)。每次单胎纯授乳时间为三十分钟,亦可将两次授乳时间合并使用。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授乳时期,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授乳时间及在本单位授乳往返时间,应算作劳动时间。(上海市女职工办法第十五条)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谓哺乳假六个半月。(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六条
    2023-07-20
    189人看过
  • 半年哺乳假和年假冲突吗
    休产假不影响年休假,但是法律规定没有哺乳假,用人单位同意休哺乳假按正常上班支付工资报酬的,可以先行安排为年休假,是否可以休年休假按用人单位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六条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2024-04-29
    186人看过
  • 哺乳期是几个小时哺乳假
    一、哺乳期是几个小时哺乳假哺乳假每日给予一小时之宽裕时间,若妇女分娩之数量超过一名时,每额外增加一名婴儿便可额外增加一小时之假期。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哺乳期女员工延长其工作时间或是进行夜间加班。对于女工比例较高的用人单位而言,应当遵循产妇需求,设立妇幼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及哺乳室等设施,以便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健康以及哺乳方面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二、哺乳期是不是不可以离婚在此,我们非常荣幸地向您介绍关于哺乳期间可以离婚的相关内容。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尽管法律允许离婚,但前提必须是经过两方协商达成共识,这是一件严肃而敏感的事情。请务必悉知以下事项:1.若女性
    2024-08-01
    277人看过
  • 哺乳假算在产假里面吗
    不是。哺乳假是从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天开始计算的,计算到婴儿满1周岁为止。一、刑事拘留从进看守所当天算吗是的,刑事拘留的起始时间应自执行拘留之日起计算,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公安机关的时间已经很制了其人身自由,应计算在拘留期限内。刑事拘留是以日为计算单位而且期间开始之日不算在期间以内,即从期间开始的次日计算。期间的届满以法定期间日数的最后一日为止。刑事拘留最长是37天。在这期间不逮捕的会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放人。二、哺乳期是计算7小时还是8小时哺乳期工资计算:1.请3个月、6个月哺乳假的工资,均按本人基本工资加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的80%发给,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2.请一年(含法定产假)哺乳假的,工资照发,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停发。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发。3.双生以上的女职工,可实行产后休息一年,其产假以外的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发给。4.哺乳时
    2023-02-27
    182人看过
  • 产假哺乳假期间年假如何算
    一、产假哺乳假期间年假如何算休产假不影响年休假,但是法律规定没有哺乳假,用人单位同意休哺乳假按正常上班支付工资报酬的,可以先行安排为年休假,是否可以休年休假按用人单位规定。二、公司年假如何计算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年休假五天;已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年休假十天;已满二十年的,年休假十五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年休假在一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三、相关法律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
    2023-05-09
    214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假
    词条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更多>

    #产假
    相关咨询
    • 产假假是否哺乳时间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12
      1、当事人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来生育子女,其基本的产假时间、哺乳时间不变,例如产假仍然是九十八天,哺乳时间是在每天的劳动时间里有一小时。但是不能享受地方所规定的延长的产假等待遇。 2、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
    • 休完哺乳假还有年假的吗,休完产假和哺乳假是否还能休年假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19
      一、休哺乳假还可以休年假吗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中规定: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所以,产假和年休假可以同时享受,哺乳假应包括在国家所规定的假期内。 我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第六十二条还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我国《女职工劳
    • 未哺乳是否可休哺乳假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3-23
      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1](已经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授乳假是哺乳假吗?哺乳假和授乳假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1
      哺乳假:(属下列条件之一) 产假期满,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 产假期满,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患有产后严重影响母婴身体健康疾病的,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应当批准。 授乳假: 不享受哺乳假或哺乳假满,在婴儿一周岁内。 享受期限 哺乳假: 六个半月 授乳假: 婴童一周岁内,每天给予女职工1小时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
    • 产前假和哺乳假的工资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31
      1、一般女职工妊娠七个月以上,应给予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这个视不同地区的法规政策而定,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地方法规对产前假和哺乳假期间工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一般女职工请产前假期间的工资,“其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 详请咨询当地劳动人事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