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未婚生育新政策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29 19:51:16 339 人看过

一、2020年未婚生育新政策

非婚生子社会抚养费的标准(以生育行为发生在现居住地为例):

1、未婚生育的第一胎子女,应当责令其补办结婚登记。

2、未婚生育的第二胎子女,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

2017年我国已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超生的或其他不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依然要缴纳社会抚养费。

3、未婚生育第三胎甚至以上子女的,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4、社会抚养费只缴纳一次即可,不限地区。

5、如需缴纳社会抚养费,那么夫妻二人都需要缴纳而并非一人缴纳即可。

由上我们可知,国家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依然需要公民注意是否符合放开二胎政策的放开条件,对于不符合二胎的生育条件或发生超生的,生育的夫妻需要缴纳相关的社会抚养费。

二、社会抚养费与子女抚养费的区分

1、产生原因不同。

社会抚养费是未婚生育或不符合生育条件的超生所要缴纳的费用,而子女抚养费是子女的父母在离婚时,未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支付给子女到成年所需的抚养费用。

2、支付方式不同。

社会抚养费是一次性缴费,而子女抚养费可以选择一次性支付,也可以选择分期支付。

3、支付的主体不同。

社会抚养费的支付主体是需要缴纳支付抚养费的夫妻两人,而子女抚养费的支付对象是子女父母中未直接抚养的一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8日 21: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结婚登记相关文章
  • 2023年济南再婚生育三胎新政策
    2022年济南再婚生育三胎新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2023-05-08
    185人看过
  • 2023年福州再婚生育三胎新政策
    2022年福州再婚生育三胎新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2023-05-08
    313人看过
  • 福建再婚生育新政策2023
    新修订的《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九条规定:一对夫妻已有两个子女的,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一)两个子女中有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夫妻可以再生育的;(二)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没有子女,或者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的;(三)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没有子女,另一方已有一个子女,双方婚后生育一个子女的;(四)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五)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夫妻一方为汉族,一方为少数民族,汉族一方到少数民族一方落户,居住在少数民族乡、村五年以上,所生子女按有关规定定为少数民族的,适用前款第(四)项规定。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2023-05-05
    299人看过
  • 2023年福建计划生育新政策
    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社会抚养费征收裁量权适用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人口计生行政部门的裁量权,促进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社会抚养费征收裁量权时,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裁量权,是指人口计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或征收社会抚养费时,根据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情节和危害后果,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或征收社会抚养费幅度范围内决定处罚或征收数额的权限。第四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按照“公平公正、合理合法、过罚相当、综合裁量”正确行使裁量权。第五条实施行政处罚或社
    2023-05-05
    418人看过
  • 2023年吉林生育保险新政策
    一、降低生育保险费率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9个月的统筹地区,应将生育保险基金费率调整到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0.5%以内。二、统一生育保险费筹资生育保险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并拨付参保单位后,再由参保单位依法缴纳。三、调整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奖励取消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一次性奖励500元的政策。四、加强基金监测和管理1.降低费率后要按程序调整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按月进行基金监测。基金累计结余低于3个月支付额度的,要制定预警方案,并向统筹地区政府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报告。2.提高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规范生育保险待遇,严厉打击欺诈骗取生育保险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力求基金平衡。3.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不足支付时,统筹地区要采取加强支出管理、临时补贴、调整费率等方式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确保参保职工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五、加强生育保险工作实施1.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2023-05-08
    500人看过
  • 2023年合肥生育保险新政策
    合肥生育保险新政策合肥市职工生育保险相关政策解读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应持本人社会保障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享受生育医疗保险待遇。一、享受待遇的前提合肥市职工生育保险用人单位按照《合肥市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及时参保、连续缴费,其参保职工自履行足额缴费义务的次月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二、待遇支付标准生育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医疗费用最高限额标准下据实结算。超目录外和最高限额的由个人支付。1、产前检查费用800元。2、生育费用:顺产3000元;助娩产3500元;剖宫产5000元;多胎妊娠的,每多生育1名婴儿,增加其基本费用的10%。3、流产:3个月以下门诊流产300元;住院流产500元;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住院流产1000元。4、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120元。5、输卵管绝育术1500元;输精管绝育术1500元;输精管复通术3500元。6、生育当期合并症并发症、生育产假期并发症,直接与定
    2023-05-08
    435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结婚的登记流程有: 1、携带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双方的常住户口本、3张两寸近期的半身免冠红底合影照片到其中一方的户口所在的民政局进行办理; 2、民政局工作人员审查双方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颁发结婚证。... 更多>

    #结婚登记
    相关咨询
    • 2014年未到法定年龄未生育新政策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31
      如果是不到结婚年纪生育,依然属于非婚生育。依然得处罚,但如果时候两人结婚,可以从轻。
    • 新政策再婚生育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4
      再婚生育新政策是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都可以再生一个 再婚生育新政策是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都可以再
    • 按新政策2020年生育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0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2、难产,增加产假15天;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拓展资料:1、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
    • 2019年生育假新政策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2
      根据最新信息,省于5月27日通过了修订后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就生育假而言,作出了这样的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这一政策就全国各省市而言,也是很优惠的。
    • 未婚生育有何政策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29
      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在当地的街道和村委会开证明然后在出生医院开出生证明,再去派出所上户口!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