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原则的相关法律法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8 09:35:20 295 人看过

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如下:

1、个人不缴费原则;

2、集中管理原则;

3、确定残疾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4、无责任补偿即无过失补偿原则;

5、区分因工原则和非因工原则;

6、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7、国家立法和强制执行原则;

8、经济补偿与事故预防和职业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9、区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原则;

10、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的原则。

工伤认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工伤认定是对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范围的情形作出判断。《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和不得认定为工伤3类情形,这些规定只是一个类的划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十分复杂,有些情形需要认定机构工作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作出判断。所以,从事工伤认定的人员在认定过程中如何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十分重要。

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应把握如下几点:

1、应以承担社会责任应作为工伤认定的出发点,只要没有证据否定其是工伤,在排除其他非工伤的情形下,就应认定为工伤。不要轻易地把职工推出去。工伤保险从民事责任发展到雇主责任以至目前的社会责任,工伤保险作为一种强制的社会保险之所以能够存在,其承担起社会责任是一个重要原因。

2、准确把握《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把“因工作原因”作为认定为工伤的核心。

3、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主要考虑是否因工作原因,视同工伤的情形在把握时应严格掌握法律的规定,在作出不得认定为工伤的决定时应有充分的证据。

对于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的伤害,是否属于履行工作职责所致,应由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在工伤认定工作中,应对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没有证据否定职工所受到的伤害与履行工作职责有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非履行工作职责的因素后,应认定为履行工作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05: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强制执行相关文章
  • 规定工伤认定时效的法律原则和最新发展
    关于工伤认定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本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的,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之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关于工伤认定时效问题的答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工伤认定时效问题的答复劳社厅函[2001]261号2001年12月3日大连市劳动局:你局《关干工伤认定时效问题的请示》(大劳发[2001]87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第十一条“劳动行政部门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在7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三十日”的规定,是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工作的时间要求,而不是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工伤的时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工伤
    2023-07-08
    99人看过
  • 驰名商标认定的原则是怎样的,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驰名商标认定的原则是怎样的,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驰名商标认定的原则是:1.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2.综合考虑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的持续使用时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予以保护的记录等因素的原则。3.合法原则。4.其他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二、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法律是怎么去规定的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具体如下:1、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2024-01-29
    87人看过
  • 抚养权法律关系的认定原则
    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予以认定抚养关系:1、从经济方面,继父母是否对继子女的教育或生活费用给付了一部分或是全部;2、从生活方面,继父母是否与继子女长期共同生活,并在生活上照顾、帮助和关怀培养继子女的成长。法律上的离婚抚养权怎么认定离婚抚养权的认定,可以双方协商抚养权,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因素。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条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者歧视。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
    2023-07-20
    130人看过
  •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上诉不加刑是对被告人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上诉审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的诉讼原则,旨在解除被告人的顾虑,保障其依法行使上诉权,以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二、上诉不加刑适用于民法吗民事案件不适用上诉不加刑的原则。刑事案件适用。刑事案件第二审中审判机关不得加重对相对人的处罚。民事案件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上诉第二审审查法律适用及事实,损害事实被确定一审认定过小,可以直接改判。所谓“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民事诉讼中没有这一说法。民事上诉案件
    2023-10-02
    124人看过
  • 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相关法律、原则和影响
    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火灾发生后,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原因的基础上,依法对责任人承担何种责任进行认定的行为。特征:一是主体的特殊性。二是科学性。三是事实上的准司法性。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法、民法或者刑法上的法律后果。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特征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主体的特殊性。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由公安消防机构依法作出,公安消防机构是公安机关内部机构,因《消防法》授权而获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但同时,公安消防部队又是我国一支实行现役体制的部队,是我国武装警察组成部分。于是,我国的消防工作就形成了“军人执法”这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二是科学性。火灾发生后,事故现场因为火灾的毁灭性和火灾扑救对现场的破坏性,查明火灾原因成为一世界性的难题,需要通过科技含量相当高的技术手段实现,由此使建立在火灾原因调查基础上的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也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三是事实上的准司法性。要正确
    2023-07-19
    313人看过
  • 绿色原则相关法律依据
    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百四十九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一、民法典中绿色原则是什么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制度中都
    2023-03-28
    105人看过
  • 工伤认定办法:劳动关系下的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办法》是为了规范工伤的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的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办法。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该办法执行。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保存50年。工伤认定与劳动关系确认的程序协调事故伤害或意外伤害是否可认定为工伤,要审查受伤害人是否职工,即用人单位与受伤害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或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工伤认定中,如果双方对劳动关系的存否有争议,由工伤认定部门直接认定,还是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工伤认定程序中,如果一方提起劳动仲裁,两个程序如何协调?笔者在此略抒己见。一、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程序的启动工伤认定中,用人单位与受伤害者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存在争议,就可能启动劳动仲裁程序。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主动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为了防止工伤认定后当事人再申请仲裁,当事人均未申请的,工伤认定
    2023-08-15
    98人看过
  • 工伤认定在法律层面上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工伤认定在法律层面上的相关规定是什么认定工伤的法律规定如下:1.职工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2.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3.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
    2024-03-03
    418人看过
  • 仲裁财产保全的管辖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仲裁机构无权直接裁定是否采取保全措施,而是依照仲裁申请人的申请不加审查而直接予以转交。申请仲裁保全的实质性条件为:如果因当事人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仲裁裁决有不能或者难以执行的危险,或重要证据有灭失或难以取得的危险;申请仲裁的程序性条件为: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请保全,仲裁机构应将其申请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有权决定和实施仲裁财产保全的机构我国仲裁财产保全的有权决定和实施仲裁财产保全的机构是法院,仲裁机构本身不具有决定和实施财产保全的权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及其他相关规定,无论是仲裁前财产保全还是仲裁过程中的财产保全,财产保全均由财产所在地或者被申请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且如果是涉及国内仲裁由基层法院管辖,涉外仲裁由有管辖权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申请书(诉前或者仲裁前申请财产保全用)申请人:,男/女,年月日出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联系方式:……。法
    2023-07-11
    82人看过
  •  工伤认定与鉴定费用相关法律
    工伤鉴定费的法律依据包括《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职工违反企业内部规定在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和《劳动法》。工伤鉴定费的法律依据包括以下四部法规和规定:1.《工伤保险条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3.《关于职工违反企业内部规定在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4.《劳动法》 工 伤 鉴 定 费 由 谁 承 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根据该条例第二十三条,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需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
    2023-09-05
    424人看过
  • 工伤认定职工可否直接申请,相关法律规定
    一、工伤认定职工可否直接申请劳动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劳动者可以直接申请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是一年,申请时要注意提供相关的证据。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
    2024-02-08
    80人看过
  • 工伤认定法律有哪些相应的规定
    一、工伤认定法律有哪些相应的规定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法定情形有七种:(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二、申请登记(一)申请人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都有权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登记,并领取《工伤认定申请表》等有关须知和材料。市、县级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二)申请时间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
    2023-04-15
    179人看过
  • 司法鉴定相关法条规定的鉴定原则是什么?
    一、司法鉴定相关法条规定的鉴定原则是什么?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它是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否合法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这一原则在立法和鉴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鉴定主体合法;鉴定材料合法;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步骤、方法、标准合法;鉴定结果合法五个方面。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2、司法鉴定材料主要是指鉴定对象及其作为被比较的样本(样品)。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法律未作规定的专门性问题不能作为司法鉴定对象。如我国现阶段对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气味鉴别(警犬鉴定)等尚未作为法定鉴定对象,其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证据。而且鉴定材料的来源
    2023-04-13
    386人看过
  •  关于停工费赔偿原则的相关规定
    停工费的赔偿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合同原则和最低工资原则。合理性原则指出索赔值的计算应在成本计划和成本核算基础上,通过计划和实际成本对比进行计算。合同原则强调费用索赔计算方法应符合合同规定。最低工资原则规定赔偿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在停工期间,雇主和员工都能获得合理的赔偿。停工费的赔偿原则主要包括合理性原则、合同原则和最低工资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索赔值的计算是在成本计划和成本核算基础上,通过计划和实际成本对比进行计算的。合同原则指的是费用索赔计算方法应当符合合同的规定。最低工资原则是指赔偿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停 工 费 赔 偿 标 准 : 合 理 性 、 合 同 与 最 低 工 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因故停工的,应当依照下列规定支付停工费:1. 停工费的支付,应根据停工天数按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倍计算。2.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2023-09-08
    421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 更多>

    #强制执行
    相关咨询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工伤认定的原则, 工伤认定的原则是什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08
      工伤认定的原则如下,具体自己查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 相关法律如何规定工伤认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19
      工伤认定的流程: 一、申请。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未提出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审核。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对工伤认定的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核对于提交的材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补全材料或者材料本身就齐全的,
    • 我国法律对工伤认定原则是怎样规定的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4
      工伤认定原则,是除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以外,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受到的伤害,都可以被认定为工伤。也就可以看出,只要伤者不是故意的,就不会被追究责任,都会被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
    • 工伤认定的原则有哪些,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16
      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集中管理原则;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无责任补偿(无过失补偿)原则;区别因工与非因工原则;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原则;经济赔偿与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原则;区别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原则;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其他。
    • 犯罪预备相关的法律原则及刑罚规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13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处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行为人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同时,《刑法》第二十二条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