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在一定的条件下,涉及到惩罚性赔偿的,例如卖方明知房屋有缺陷,隐瞒相关问题,对购房者进行欺诈的,购房者可以主张赔偿损失。
《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一、发现房与图纸不符能告他诈骗吗
但是,尽管购房者感觉受到了欺骗,但是此时千万要冷静,因为这种情况一般不能以诈骗的名义起诉开发商,但可以起诉开发商违约,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因为开发商与购房者的房屋交易行为通常是民事行为,哪怕发生纠纷,亦尚没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所以如果购房者在收房时获悉现房与图纸不符,那么购房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要求开发商整改并赔偿损失。
如协商不成,购房者可收集相关资料至人民法院起诉开发商违约,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若就现房与图纸不符向法院提起诉讼,应持以下材料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
1、起诉主体身份证明文件;
2、起诉主体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如下身份证明文件:
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
3、起诉主体为法人的,应提交如下身份证明文件:
(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注意:上述材料应加盖法人公章。
4、起诉状;
5、相关证据材料,比如跟开发商签订的协议什么的。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房屋买卖纠纷起诉中房屋能买卖吗
如果是恶意逃避债务,将自己的财产所有权转移给他人,损害诉讼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如果未过户,则房屋买卖合同经申请可以宣告无效;
如果是已明显低于市场价出售就算是已经过户也可以申请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如果房屋已经变更所有权人,完成了登记,第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合理价格受让,则转让生效。
-
无证售房?双倍赔偿!欺诈行为要用惩罚性赔偿
99人看过
-
经营者欺诈的惩罚性赔偿规定,经营者欺诈行为怎么罚
498人看过
-
对房屋买卖包括哪些惩罚性赔偿规定
283人看过
-
2024房屋买卖什么情况下可获惩罚性赔偿
285人看过
-
欺诈性经营行为应受到哪些惩罚
59人看过
-
合同经营欺诈惩罚性赔偿原则
287人看过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主要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15(1)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按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法赔偿,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2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
惩罚性赔偿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31新消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
欺诈消费者如何进行惩罚性赔偿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新消法规定消费欺诈3倍赔偿是获赔的最低限度。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
-
商品房欺诈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安徽在线咨询 2023-02-16可以适用。在商品房欺诈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有利于规范房地产市场,有利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利益。 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的具体情形有五种: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三)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四)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五)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