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债务人死亡后,已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主体资格,因此不能被列为被告。如果原告在起诉时将死亡的债务人列为被告,法院应通知原告变更适格的主体。但如果原告拒绝变更,法院将依法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在原告提起诉讼时,已经故去的债务人不能被列为被告。债务人死亡后,已丧失民事权利能力,丧失民事主体资格。起诉时,原告将死亡的债务人列为被告的,人民法院应依法通知原告变更适格的主体,原告拒绝变更的,依法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起 诉 时 被 告 已 故 , 如 何 处 理 ?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若被告已故,则其法定代理人或继承人应作为被告参加诉讼。在起诉时,被告应当出庭应诉。如果被告没有法定代理人,其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应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继承人、其他人有权提起诉讼。因此,当被告已故时,其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可以作为被告提起诉讼。
在处理已故被告的案件时,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的诉讼代表人。若只有被告人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作为被告提起诉讼,则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已故被告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应提供与被告相关的证据。如果被告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无理或拒不提供必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总之,当被告已故时,其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应作为被告参加诉讼。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的诉讼代表人,并通知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同时,已故被告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应提供与被告相关的证据,若被告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无理或拒不提供必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已故债务人在原告提起诉讼时无法作为被告,但其法定代理人或继承人可以作为被告提起诉讼。在处理已故被告的案件时,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的诉讼代表人,通知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已故被告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应提供与被告相关的证据,若被告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无理或拒不提供必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原告起诉时,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条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职责。
-
民事官司原告去世怎么打
346人看过
-
原告去世后,打官司能继续进行吗?
359人看过
-
打官司原告要去多少次
253人看过
-
打官司被告如何扭转成原告
244人看过
-
打官司时被告人去世怎么判
477人看过
-
原告去世,执行会怎么处理
370人看过
-
赡养原告去世这种案件如何处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7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您所描述的情况法院会按终结诉讼处理。
-
老人去世后房产继承纠纷如何打官司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07房产纠纷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
-
如果离婚官司原告不去会如何样审理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03就该问题而言,离婚官司原告不去会涉及以下两方面的内容。要区别对待: 第一,如果当事人是原告,那么根据规定,其如果不想参加庭审,必须经过法院批准,否则法院会按照撤诉处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二,如果当事人是被告的,那么其不参加庭审,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审判。根据《民事
-
-
房产被原告去世如何解封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21冻结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查封期限届满后,财产续行查封需经相关申请执行人依法提出续封的申请,才能够加以执行和完成。查封期限届满,如果没有办理延期手续的,查封的效力将消失。既然效力是自行消失,此后当事人可以随意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