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8 19:34:10 216 人看过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他们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提起的民事诉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民事诉讼法。外地人,无国籍人,外企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限制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主要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至第五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11: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人相关文章
  • 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委托人范围是什么
    一、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委托人范围是什么1.律师。2.当事人的近亲属。3.社会团体推荐的人。4.当事人单位推荐的人。5.经法院允许的其他公民。除上述人员外,其他公民经法院许可,也可以作为诉讼代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二、民事诉讼普通程序被告不出庭的后果是什么如果被告已经签收法院传票,被告缺席不影响法院审理可以缺席判决。被告不签收传票或被告无法寻找的,法院在报纸或法院公告栏张贴公告送达,到期后视为被告已签收。缺席判决与对席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同样应当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向缺席的一方当事人宣告判决及送达判决书,并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的充分行使。三、民事诉讼开庭流程是
    2023-10-09
    30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范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反诉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亦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是保障本诉被告人民事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反诉的规定中对反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在民事案件中申请反诉,是被告为了使原告的起诉失去意义,当被告提出反诉的时候,此时原告可以变更诉讼。在诉讼和反诉时,原告和被告都要遵守法律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反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
    2023-07-11
    63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范围是什么
    一、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范围是什么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范围是: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二、行政诉讼法判决形式有哪些行政诉讼法判决形式有:1.判决维持。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就应判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2.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3.判决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职责。被告行政机关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人民法院可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4.判决变更行政处罚。此类判决只适用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三、如何准确区别复议与行政诉讼可以从以下不同之处来准确区别复议与行政诉讼:1.审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2023-10-09
    480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效力范围是怎样的
    一、行政诉讼的效力范围是怎样的(1)空间效力空间效力又称地域效力,行政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中国行政诉讼法适用中国国家主权所及的一切空间领域,包括中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领土延伸的所有空间。凡是在中国领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以及在中国领域内进行的行政诉讼活动,均应适用中国行政诉讼法。但行政诉讼也有例外:一是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不适用中国(内地)行政诉讼法;二是有关行政诉讼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2)时间效力行政诉讼法时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时间以及对该法生效前发生的行政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即溯及既往的效力。(3)对人的效力行政诉讼法对人的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于哪些人,对哪些人有拘束力,对哪些人没有拘束力。中国行政诉讼法原则上采用属地原则确定对人的效力,凡是在中国领域内进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均适用中国行政诉讼
    2023-06-06
    123人看过
  • 诉讼的民事利害关系人的范围是什么?
    统合《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大体上可将民事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人”分为以下三类:其一,通常诉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通常诉讼程序乃处理一般民事案件的步骤、次序或方法。该程序中的当事人与讼争案件的实体法律关系(利害关系)密切相关,如《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当事人对诉争案件当事人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见,通常诉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二,非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非讼程序即指审理非讼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其目的在于形成、确认一定的私法秩序。因非讼案件大多不具有争讼性,故《民事诉讼法》没有以“直接利害关系”来限定非讼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如《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2023-04-18
    322人看过
  • 普通诉讼时效的特征,民事诉讼时效适用范围?
    一、普通诉讼时效的特征普通诉讼时效的特征有:1.普通诉讼时效具有严格的法律强制性。即有关普通诉讼时效的民事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2.普通诉讼时效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以法定的事实状态,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的连续存在作为适用依据,不为当事人的意志所决定,故不同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3.普通诉讼时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消灭了权利人的胜诉权,故区别于以当事人取得民事权利为后果的取得时效和消灭实体为法律后果的除斥期间。二、民事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是什么民事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是: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2、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受诉讼时效约束;3、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受到侵害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4、民事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变更其适用。三、普通诉讼时效多长
    2023-06-17
    128人看过
  • 法人民事权利可以力的范围是什么
    一、法人民事权利可以力的范围是什么法人民事权利可以力是法人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权利可以力始于法人依法设立或登记,终止于法人的依法被撤销或解散。此外,法人的权利可以力范围由法律或为法律所确认的法人章程来决定。《民法典》第五十九条法人的民事权利可以力和民事行为可以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二、民法典规定的法人类别是什么在《民法典》中,法人被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营利法人是指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是指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特别法人包括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民法典》第七十
    2024-01-30
    208人看过
  • 2024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及范围是什么
    一、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及范围是什么《民诉法》第3条规定了法院主管的标准:“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以发生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是否属于民事关系为标准来划定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的。然而,随着我国法治向前推进,我国法院根据这一标准逐步扩大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把那些原来因条件不成熟而未受理但本质上又是符合这一标准的案件列入了受理范围。例如,我国法院原先不受理因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不受理企业改制过程中引起的民事纠纷,现在已开始受理。民诉法实施以来的实践还表明,这一概括性的标准是行之有效的,为法院解决主管有疑难的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类:1.民事案件。其具体包括:(1)由民法调整的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人身权关系引起的诉讼。如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
    2023-12-01
    430人看过
  • 什么是民事诉讼中自认的效力?
    一、自认规则的适用将与身份关系有关的事实以及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排除在自认的客体范围之外,不适用自认规则。二、自认效力1、自认方: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得撤销。其约束力来自于诚实信用原则及禁反言原则,同时效力及于二审。2、自认相对方: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3、对法院效力:法院须以当事人自认作为判决依据,这是源于当事人主义中的辩论主义这一基本原则。三、拟制自认问题我国严格限制默示自认原则,即不仅要求当事人有不予争执的行为发生,也同时要求审判人员充分说明该事项的含义及可能的后果,并再次询问其对该事实承认或否认的意见,该方当事人仍然不置可否、态度暧昧、沉默不语的,方能视为自认效果。注意,单纯沉默,不必须构成自认。因一方对对方不利于己方的陈述沉默,其含义存在多种可能,或记不清、或不想回答,不具有确定性,必须进一步确定其含义,再行判断。四、自认撤销1、法庭辩论终结前,经
    2023-02-09
    167人看过
  •  民事诉讼立案管辖范围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 事 诉 讼 立 案 地 域 管 辖 规 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的立案地域管辖法条存在差异。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也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
    2023-10-03
    77人看过
  • 涉外民事诉讼指的是什么,涉外民事诉讼一般原则是什么?
    涉外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所谓涉外因素是指诉讼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或者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发生在国外,或者是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标的物在国外。具有其中因素之一的民事诉讼就是涉外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般原则;管辖;送达、期间;财产保全;送达取证、判决和仲裁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等司法协助活动。涉外民事案件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有特别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没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律师补充: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既是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基本准则,也是涉外民事案件当事人以及诉讼参加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在适用程序方面,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属地主义原则,应当适用法院所在地国家的程序法。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起诉、应诉,适
    2023-05-07
    460人看过
  • 民事主体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是什么?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如果说,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备了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的话,那么民事行为能力是其现实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主观方面,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意思表达能力,具有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2)客观方面,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能够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或应尽义务承担责任。居民委员会是民事主体吗居民委员会是民事主体。民事主体的含义,民事主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民事主体的资格由相关规定,在中国,根据相关规定,能够作为民事主体的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是相关规定关系的特殊主体,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国家直接参加民事活动时,国家以民事主体的资格参加民事关系,如发行公债、享有财产所有权、
    2023-07-20
    383人看过
  • 什么是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
    一、在刑事诉讼中,错误拘留、错误逮捕、无罪错判的;刑讯逼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殴打或者以其他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二、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造成财产损害的。三、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1、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证供、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2、依照第17条、第18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这主要包括:(1)不满14岁的人;(2)已满14岁不满16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罪行;(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的。这些人之所以被无罪释放,并非缺少犯罪事实,而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豁免了其刑事责任,因此,国家当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3、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这主要包括:(1)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
    2023-04-15
    57人看过
  • 民法典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规定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有以下几点:1、被侵权人向侵权人主张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请求权;2、已经进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的请求权以及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3、对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权;4、其他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不适用民法典撤销权的消灭的情形是什么适用民法典撤销权的消灭的情形如下,除此之外均属于不适用民法典撤销权的消灭的情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
    2023-07-07
    167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人
    词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法人
    相关咨询
    •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待定范围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16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 2、无权代理行为。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被代理人事后追认的,则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3、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所为的处分他人的物品或权利的行为。 4、债权同意欠缺的债务转移行为。
    • 借条的诉讼时效范围一般是多久
      河南在线咨询 2023-12-14
      正常情况下,借条是不可能永久有效的,所以遇到借款纠纷应该要及时处理。具体到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上的话,借条的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呢?当遇到借款纠纷时,当事人只有在借条的有效期内提起诉讼才能有效的维权。那么具体来讲,借条诉讼需要在多长时间内提起呢?下面将为您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解读。
    • 民事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哪些方面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6
      根据引起时效发生的事实状态不同及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可将时效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消灭时效又称为诉讼时效,那民事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诉讼》规定诉讼时效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规定诉讼时效适用的具体范围,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争论,使一些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法律关系适用了诉讼时效,剥夺了权利人的权利,鼓励了义务人的违法行为。最近几年,在理论界基本达成了共识,主张诉讼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诉讼范围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3-29
      《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第13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区别在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以自己的法
    • 中院民事诉讼一审受理范围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