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随着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工作全面展开,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颁布实施,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在充实资本、核销损失、改善管理、引进人才基础上,业务运营进一步得到发展。
首先,《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划定了信托投资公司业务范围,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办法》规定,重新登记后的信托投资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人民币3亿元,并将成为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为主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机构,基本不再从事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负债业务,原有利用负债资金开展的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将逐步清理,自营资产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其所有者权益。根据《办法》,信托投资公司业务范围有五类:信托业务、投资基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自有资金运作。以此业务范围为依托,通过信托品种的创新设计、组合运用,对信托财产和自有资金采取出租、出售、贷款、投资、同业拆放、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全方位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推进金融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次,信托投资公司抓住目前中国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及产权制度多元化的有利时机,运用全新的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开发出大量新产品,拓展业务领域,将为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资金信托增长迅速,据不完全统计,37家信托公司重新登记后的一年内所办理的资金信托已达310亿元。
二是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取得突破性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后,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成为许多信托投资公司重点拓展的业务种类之一。截至年底,已有24家信托公司推出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管理的信托资金达到61.7亿元人民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资金用途、投资形式、信托期限、收益模式、佣金收取方式等方面灵活性强,充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三是在股权信托领域做了大量尝试。2002年,一些信托投资公司通过设立职工持股信托或股权信托受益权转让等方式,尝试将信托机制引入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中,为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促进国有股权流通提供新渠道,既对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也进一步拓宽了信托投资公司的市场空间。
四是投资基金业务取得新进展。一批经整顿后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以充实资本和规范管理为依托,纷纷申请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大力开展投资基金业务。2002年,已先后有7家信托投资公司以主发起人身份递交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
-
国际投资发展的趋势
460人看过
-
社保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115人看过
-
审计准则的简介及发展趋势
360人看过
-
债权债务融资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440人看过
-
行政制裁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380人看过
-
海外主要证券交易所简介及其发展趋势
480人看过
信托投资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用自有资金及组织的资金进行的投资。以投资者身份直接参与对企业的投资是目前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这种信托投资与的委托投资业务不同。 信托投资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参与经营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合作方式,称为... 更多>
-
担保公司发展趋势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1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担保行业规模的壮大,未来我国的担保公司发展趋势将呈现一体化的联盟形式。一体化联盟囊括了担保业务的上中下游企业,以担保机构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为核心,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与信息共享平台与联盟信用体系,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在一体化联盟中,通过信用审查的中小企业将享受到更为简便的贷款审批程序,降低审批时间
-
融资租赁概念发展趋势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2融资租赁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最基本的非银行金融形式。它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用户)的请求,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同时,出租人与承租人订立一项租赁合同,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
-
商业欺诈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7商业欺诈发展趋势: 一是形式的多样化。商业欺诈的表现形式多样,并且花样不断翻新。 二是危害的严重化。这主要表现在:发案率高,涉案金额大,大案要案多,受害对象范围广,社会影响恶劣。 三是手段的智能化。由于执法机关与大众识破商业欺诈能力的增强,大多传统的商业欺诈把戏很难得逞。惟利是图的不法分子为了顺利进行商业欺诈,提高商业欺诈的成功率,必然寻求更加隐蔽的欺诈伎俩。 四是组织的团伙化。团伙化与集团化的商
-
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发展趋势?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15未经国务院知产行政部门许可,以经营为目的的从事知识产权代理业务的行为,均称为黑代理,黑代理是不受代理条例约束,不承担相关的责任的。很多不合法规的“黑代理”利用申请人不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以营业执照或者以知识产权局备案欺骗申请人,冒充正规代理机构。 对于申请人,如果您不慎委托了“黑代理”申报知识产权业务(如专利、商标等),那么极大程度上会出现以下这些问题: 1、专利质量差而得不到保护,或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