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7·25数百人聚集警方拘留一网上造谣者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20:50:28 118 人看过

昨日,广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7·25人员聚集事件的处理方法。据称,此前在互联网上造谣散布已经公安机关批准,有两万人在某地聚集虚假信息的违法嫌疑人余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日。

新闻发布会消息指,7月25日下午4时许,三五成群的人员陆续在广州海珠区江南西地铁A出口聚集,最高峰时达数百人。由于该地点是商业旺地,又是交通枢纽,加上处于周末人流高峰时段,在如此短时间内大量人员聚集,容易演变成公共安全事件。

考虑到这些因素,广州警方迅速及时地派出民警前往现场维持秩序,疏导周边道路交通,劝导围观群众离开。至当天晚上7时许,聚集人群逐渐散去,现场秩序恢复正常,现场均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事件。

在此之前,广州警方于7月16日在互联网上发现有人散布已经公安机关批准,有两万人在某地聚集的信息。经警方调查,此信息纯属造谣、目的是煽动网民聚集,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经查明,违法嫌疑人余某来自湖北当阳,是外地出差来穗人员。因其擅自发布虚假信息,警方已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余某予以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针对近期因推普废粤谣言而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广州警方重申: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予以申报,并经公安机关批准才可实施。对于非法组织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警方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有传本周末,相关聚集活动会继续进行。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为止,仍未接到有相关集会的申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6: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拘留相关文章
  • 警方辟谣南站砍人,网络造谣罪怎么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网络造谣根据具体情节涉嫌构成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罪名,部分罪名将面临最高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2023-06-12
    483人看过
  • 疫情造谣者被拘留是否合法?
    疫情造谣者被拘留是合法的,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对疫情进行造谣、传谣的,依据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进行治疗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构成犯罪的,对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疫情期间造谣被治安拘留家属可以会见吗?如果属于行
    2023-04-10
    263人看过
  • 造谣刑事拘留一般多久
    法律综合知识
    一、造谣刑事拘留一般多久若诽谤罪行严重者,将有可能面临依法刑事拘留之惩处。在刑事拘留期间,通常长达37日,其中涵盖了侦查机关对案情展开初步调查的最长7日以及检察院对批准逮捕进行审查所需的最长30日。然而,此规定并非一成不变,实际情况往往会受到案件复杂性及侦查需求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二、造谣刑事拘留一般多久判刑1、从刑事拘留到最终定罪量刑通常需耗时约六至八个月不等。其中拘留阶段一般为期十四至三十七天,随后进行的逮捕与羁押环节则需大约两个月至四个
    2024-07-15
    74人看过
  • 微博造谣者被拘留会被留案底吗?
    不会。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与相关国家机关。行政拘留不属于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二条【主刑和附加刑】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第三十三条【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一、行政拘留跟刑事拘留一样吗?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都由公安机关执行,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第一,法律性质不同。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尽管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处罚,但也只是一种行政处罚手段;而刑事拘留是在刑事诉讼中为了保障诉讼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不是制裁手段。第二,违法程度不同。行政处罚的对象主要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2023-06-28
    419人看过
  • 汕头一男子造谣“上千防暴警察打死人”被拘
    9月26日,龙湖公安机关抓获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市区人李某,并依法对其处以10天的行政拘留。9月26日上午,我市发生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裹胁群众到市委闹事的事件。当天上午,李某随即在个人微博上发布汕头警察太牛了,平时没见这么积极,今天亲眼目睹警察打死人,上千防爆警察打死人,很牛嘛谣言,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经审查,李某供认他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是其捏造虚构的。李某对自己在网上发布不实信息的违法行为后悔不已。目前,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对李某作出治安拘留10天的处罚。公安机关重申:对于采取散布谣言等方法扰乱公共秩序的,警方将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请广大市民和网民不要信谣、传谣。
    2023-04-24
    267人看过
  • 网上造谣诽谤怎么报警?造谣诽谤怎么判
    一、网上造谣诽谤怎么报警?网络造谣报警,可以直接拨打110、或者提交有关证据到公安局报警处理,法律上虽然没有规定造谣罪,但明确了造谣的行为可以构成诽谤罪,对于存在编造伪造不实信息的、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追究诽谤罪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了诽谤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造谣诽谤怎么判造谣诽谤判刑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罚:1.造谣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3.构成犯罪的,依照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3-04-24
    142人看过
  • 网络造谣诽谤罪能拘留吗
    在网络环境中,恶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进行诽谤,有可能导致当事人面临拘留的法律责任。这种行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诽谤罪,其本质上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不实的言论或事件,这些言论或事件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贬低,甚至破坏他人的声誉。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进行诽谤的,将面临五天以下的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若情节较为严重,则可能被处以五天以上十天以下的拘留,同时还需缴纳五百元以下的罚款。然而,如果此类行为的情节特别恶劣,已经达到了犯罪的程度,那么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来处理:即通过暴力手段或者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网络造谣诽谤行为的处罚,需要全面考虑到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2024-08-16
    371人看过
  • 两互联网上散布谣言者被行政拘留
    近日,我省公安机关查处一起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案件,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两名违法行为人予以处罚。8月6日15时,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AA镇BB村村民孔某等4人与越界放牧的塔洞村村民尼某发生争执,并将其打伤。当日16时,两村部分村民因此在BB村聚集争吵并用石块相互甩打,双方共有9人受伤。案件发生后,兴海县公安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并对有关涉案人员依法处理。8月7日,兴海县的马某等两人在QQ空间和微信好友圈中对这起案件发帖捏造和散布造谣,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到兴海县政府广场聚集。经调查,参加聚集的群众并不了解实情,系受到该煽动信息误导。对此,省公安厅立即抽调省、州、县公安机关民警组成专案组,赶赴兴海县对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案件展开调查。经公安机关连续工作,马某等两名违法嫌疑人相继被抓获,并对在QQ空间和微信好友圈中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两名违法行为人分别作出行政拘留10日和8
    2023-06-06
    127人看过
  • 女工图好玩乱发帖造谣被警方行政拘留
    近期,博白县公安局网安部门依法查处了博白首起网络传谣案件。7月21日,博白县公安局互联网信息安全中心的值班民警发现,网民李某某在腾讯微博发帖称,博白县浪平乡有一女高中生被奸杀抛尸。网安民警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并对消息进行核查,经核实,该乡确实有一女学生死亡,但只是一起意外落水身亡的事故。网安大队迅速联系当地派出所,第一时间找到发帖人李某某。经查,李某某为本地一工厂的女工,发帖目的是为了好玩,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经教育,李某某认识了错误,马上删除了该微博,并诚恳地认错,保证以后不再有这样的行为。鉴于李某某为家庭主妇,同时该微博删除及时,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博白县公安局根据《治安处罚法》对李某某进行了行政处罚。警方表示,任何人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故意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希望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
    2023-06-06
    335人看过
  • 广东数百工人聚集国道抗议公司新劳动合同
    昨天上午9时许,因为劳动合同签订事宜有争议,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国企之一的韶关冶炼厂发生一场风波。数百名受影响工人聚集在韶冶厂门口的106国道上,导致106国道韶冶路段交通中断近两个半小时。据工厂方面介绍,为面对当前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改革用工制度,该厂在11月23日召开厂务会研究,决定对今年年底到期的267名3年制合同工(劳务工)进行合同变更,要求今年年底到期的3年制合同工(劳务工)与粤海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两年制合同,到期后再与韶冶签约。据了解,此次事件主体为韶冶今年合同到期的3年制合同工,也包括部分明年即将合同到期的3年制合同工。他们主要反映两项诉求:一是对此次工厂劳动合同变更签订不理解,不愿意与粤海公司签订合同,要求继续与韶冶签订劳动合同;二是要求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该事件发生后,韶冶立即启动了维稳紧急预案,迅速组织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劝解、疏导,并及时地向韶关市委、韶关市政府及时报告,防止
    2023-06-09
    373人看过
  • 上海刑拘造谣者被判刑多久
    一、上海刑拘造谣者被判刑多久如果出现了网络造谣的行为后最高会处以三年有期徒刑,如果公民在网络上散布一些不实的谣言或者是编造虚假的信息后,也是会造成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说我国也是严禁网民在网络上出现此类的行为,否则也是会根据涉案情节和造成的后果确定处罚力度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造谣怎么定罪(1)诽谤造谣罪的定罪,具体如下: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
    2024-01-03
    181人看过
  • 在网上被造谣诽谤如何报网警
    一、在网上被造谣诽谤如何报网警在网上被造谣诽谤可以直接拨打110报网警、或者提交有关证据到公安局报警处理,法律上虽然没有规定造谣罪,但明确了造谣的行为可以构成诽谤罪,对于存在编造伪造不实信息的、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追究诽谤罪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了诽谤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哪些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三、网络媒
    2023-04-30
    317人看过
  • 因扰乱社会秩序广州两自杀未遂者被警方拘留
    前天,广州市番禺区警方在依法调查取证后对两名扰乱社会秩序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男子,均予以治安拘留15天的处罚。本月12日下午5时35分,番禺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有一名身份不明男子正在攀爬禺山西路一个35米高的电塔。民警到达现场时,该名男子手拿一根长约3米的竹竿及一根长约1米的铁条已爬到18米处的电塔中段。民警喊话,规劝其下来。但这名男子不听劝阻,继续往上爬,最后爬上了35米高的高压电塔顶部。供电部门切断了该高压输电线路的供电,消防员在高压电塔周边铺设了气垫,并对现场交通和围观群众加强了疏导。该高压输电线路关系附近的市桥街和沙湾镇数万人的生活和许多工厂企业的生产,影响极大。晚上10时许,民警、消防官兵及供电部门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电塔,准备强制解救。可当消防员爬到距其5至6米时,该男子却手持竹竿要攻击消防员,援救被迫中止,场面一度僵持。13日早上6时许,该男子终于自行爬下,
    2023-06-06
    381人看过
  • 被人在网上造谣诽谤应该去哪报警
    被人在网上造谣诽谤可以去公安局报警。恶意造谣、诽谤、污蔑他人的行为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当事人需承担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先报警处理,调解不成可去法院起诉。网上被骗钱了怎么报警应当及时向当地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报案,或登陆公安部网络安全监察举报网站举报,也可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1、报案地点:报案地点可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诈骗结果发生地、嫌疑人住所地报案,也就是可以选择在你的住所地,也可以选择在犯罪嫌疑人地报案,两地警方任何一方接到报案后均应受理。2、报案前最好保存的证据:网络诈骗案件的犯罪人一般都是通过媒介间接与被害人接触联系,如QQ、MSN、BBS、手机短信、网络游戏和电子邮件等。首先受害者要保存所有证据,以及交易记录
    2023-07-22
    140人看过
换一批
#治安处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治安处罚法 知识导航
    展开

    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采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惩罚措施。我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将行政拘留确认为一种处罚形式。在我国,只有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才能采取行政拘留措施。... 更多>

    #行政拘留
    相关咨询
    • 交警会拘留造事者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31
      如果肇事者构成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会依法对其进行立案侦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
    • 造谣拘留吗拘留几天怎么判刑拘留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6
      需要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如果涉案人员已经被刑事拘留,那么近亲属应尽快当面咨询律师,由律师携委托手续会见涉案人员,了解案情后到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等阅卷,掌握侦查机关所掌握的证据情况,了解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等信息。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刑罚,需要根据会见、阅卷、与办案人员沟通后的结论来进行预估。在全面了解案情后,确定辩护方向,选择进行无罪辩护或罪轻辩护从而让犯罪嫌疑人摆脱刑罚或取得从轻、减轻刑罚的成果。
    • 造谣敲诈会被拘留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8
      有起点数额,这个是个行为犯,只要实施了就可以处罚,哪怕只有1元钱也能处理。就象刑法判刑一样,都是偷1万元,在上海、广东的刑期肯定和新疆、西藏的刑期不一样,毕竟有地域区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处罚必须与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就牵扯到自由裁量权的问题,也就是处罚机关对于社会危害程度的认识,而且根据第十九条情节特别轻微的可以不处罚。也就是说起点数额是因人因地而异的,起点数额在
    • 室友因为网上造谣被刑事拘留,刑事拘留算是刑事责任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0
      1、刑事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都是追究刑事责任过程中,法定的强制措施,不是刑法规定的刑罚。 2、被刑事拘留不能算是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有法院作出有罪判决才算被追究刑事责任。
    • 数百万人网上结婚
      山西在线咨询 2021-01-31
      因丈夫长年在外,妻子渐渐迷恋上网络,还很快在网上“结婚了”。一段“柏拉图精神恋爱”式的网络婚姻被丈夫意外发现后,大感惊讶与愤怒,丈夫向法院递交诉状,提出离婚,并要求妻子精神赔偿,几天前丈夫却突然撤诉了。记者获悉,妻子为了挽回丈夫的心,已主动解除了网络婚姻。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是什么原因让许多人情陷网络呢?网络婚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究竟是利是弊?在法律上究竟承担怎样的后果?记者就此调查了一些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