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中可能因为一些事情换工作,但是劳动合同还没有结束,我们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是你们知道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危害的几大误区吗,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危害的几大误区,自己以后也可以能够注意注意。
1、双方协商同意就可解除劳动关系
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通过协商的方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一方面协商解除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而对簿公堂,一方面可以控制劳动者离职对用人单位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只要双方协商同意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民法》的规定,协商解除协议有效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换言之,若劳动者因为意外事故、精神类疾病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他所进行的协商及签署的协商解除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上海一中院在类似案件判决中认为,虽然用人单位主张签订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是在劳动者一再要求下,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之下签订的。
但由于劳动者当时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缺乏相应的缔约能力和处分能力,故在经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署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
操作提示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若员工患有精神疾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的,在签署协商解除协议之前用人单位事先确定劳动者的精神健康状况,无法确认劳动者精神健康状况的应当获得劳动者的监护人同意。
否则,签署的协商解除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2、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是“N1”
《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第36条之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
在本单位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照1年计算;
不满6个月的,支付0.5个月工资。
可见,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法定标准就是俗称的“N”;劳动者主动提出协商解除时,用人单位则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操作提示
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基于促进双方达成协商解除协议的目的,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或者2个月、甚至3个月工资作为补偿,以至于,以讹传讹让很多用人单位、劳动者认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补偿标准就是“N1”。
笔者在此澄清并强调,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法定标准是“N”。
为促进协商的达成,可以选择“NX”作为经济补偿金,目前市场上“X”多为1-3个月工资不等。
3、协商解除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
曾经几何,很多用人单位、劳动者认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若用人单位不提前一个月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劳动者有权拒绝进行协商;若用人单位提前一个月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就应当接受协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可见,除了上述三类情形之外,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均不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操作提示
提前一个月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俗称的“代通知金”)属于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形,当劳动者符合无过失性辞退条件时,对于劳动关系是否继续的主动权在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选择依法解除劳动关系,也可以选择保留劳动关系。
换言之,依法需要用人单位提前一个月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时,劳动者对于劳动关系的继续与否,已经不再享受平等协商的权利。
4、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可以低于“N”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标准是法律明确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标准属于法律的强行规定。
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至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可见,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支付也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N”支付。
操作提示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补偿金的数额不能随意协商,当然劳动者愿意放弃部分数额的经济补偿金,或者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除外。
若经济补偿金数额低于“N”,建议双方在协商解除协议中明确是劳动者主动放弃部分数额,还是劳动者主动提出的解除关系,否则会存在法律风险。
5、给“2N”的经济补偿金
就能随时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依法建立、解除,解除劳动关系应当符合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形和程序性要求;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逻辑并非是用人单位愿意支付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金,就可以解除或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
可见,用人单位愿意支付高于“N”的经济补偿金,未必能够实现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目的。
操作提示
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只要愿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远远高出法定的金额,劳动者就应当接受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甚至认为愿意支付经济赔偿金(”2N”)就可以随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这里不仅涉及到对法律的误读,同时也有可能忽略了劳动者的本意,也许劳动者在意的是一份持续性的工作,一份持续性稳定的收入,而非一次性的经济补偿。
故此,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补偿金、劳动者面临问题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成达成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我们在什么也知道了协商解决劳动合同危害的几大误区,我们如果解决劳动合同的话要避免这些误区,并且告诉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们,如果需要协商解决劳动合同的危害,注意法律方面的规定·,不要在触及法律的规定,也注意自己的方法。
-
工作单位要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危害
378人看过
-
约定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危害
417人看过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辞退和协商解除的区别)
449人看过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有代通知金吗,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情形
416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的协商方式
153人看过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技巧)
84人看过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终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 更多>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3一、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 1、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二、法律风险: 1、对于劳动者来说,已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论是否写个人原因,对于解除劳
-
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有何区别?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09一、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 1、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 二、法律风险: 1、对于劳动者来说,已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论是否写个人原因,对于解除
-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风险?协商和公正的区别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28一、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 1、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 二、法律风险: 1、对于劳动者来说,已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论是否写个人原因,对于解除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律风险有哪些,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9一、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 1、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 二、法律风险: 1、对于劳动者来说,已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论是否写个人原因,对于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