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算不算共同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6 09:12:54 189 人看过

一、间接正犯算不算共同犯罪

间接正犯不属于共同犯罪。间接正犯是指利用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行为。

间接正犯也叫间接实行犯、他手正犯,是针对直接正犯而言的,间接正犯是正犯的一种,“正犯之概念,从广义言,系以刑法分则各本条所定之构成要件为其法的根据,凡实施犯罪之行为者,皆为正犯,并不问其实现构成要件,系出于自己之手,抑利用他人之手,称前者为自手正犯,也称直接正犯;称或者为他手正犯,也称间接正犯。

二、间接正犯的类型有哪些

1)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犯罪。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

2)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

例如:甲诬告乙杀死他人,乙后被判处死刑,甲构成诬告罪与故意杀人罪(间接正犯)的想象竞合。因为甲利用了国家民主之刀杀死了乙。

3)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

例如:甲乙两人在山上打猎,甲明知前方是人却对乙说“前面是只熊”,乙信以为真,开枪导致被害人死亡。甲利用了不知情乙的过失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因此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4)利用故意的工具。

例如:屏风案。甲唆使乙向丙的屏风射击,因为甲知道丙在屏风后,乙对此不知情,乙射击,屏风被打碎,丙也中弹身亡。甲、乙在故意损毁财物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乙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甲利用了乙的毁财行为。

5)利用他人的不为罪行为。

这包括利用他人的无罪过行为(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还包括利用他人的其他不为罪行为。例如:甲乙两人相约一同投河自尽,乙让甲先跳,甲跳河之后,乙非常高兴,确认甲被淹死后,遂扬长而去。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的本质就是将他人当作自己犯罪的工具,而利用人和被利用人不成立共犯,因此间接正犯在所利用之罪的范围内与共犯是排斥的。换言之,成立A罪的共犯,就成立不了A罪的间接正犯。但成立A罪的间接正犯,可能同时成立B罪的共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6日 15: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什么是间接正犯,如何区分教唆犯与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间接正犯的情形:1、利用无刑事责任年龄或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利用他人不具有行为性的动作。3、利用他人不知情的行为。4、利用他人无目的、无身份的行为。5、利用被害人的自身行为。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对被利用者的行为独立负责。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认为是某甲单独犯罪。律师补充: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决意的人。教唆犯成立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2)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而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将教唆未达到刑
    2023-05-07
    494人看过
  • 间接实行犯可以定为共同犯罪吗
    间接正犯不是共同犯罪。间接犯罪是指利用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行为。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施犯,是针对直接正犯的。间接正犯是正犯的一种。从广义上讲,正犯的概念是以刑法分则各本条规定的构成要件为其法律依据的。所有实施犯罪的人都是正犯,不问其实现构成要件,而是出于自己的手,用别人的手,称前者为自手正犯,也称直接正犯;称或他的正犯,也称为间接正犯。间接实行犯与共犯的错误怎么认定间接实行犯,是实行犯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行为人不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而是利用不构成共犯的第三人实行犯罪的情形。共犯即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里主要分析一下间接实行犯。近代刑法理论中的间接实行犯概念,据考始于主观主义尚未普遍发达的德国刑法学。一般认为,间接实行犯是客观主义的共同犯罪理论为弥补其共犯从属性说之不足而推衍出来的范畴。共犯从属性说认为,共犯具有从属性,即教唆犯和帮助犯的成立是以正犯成立犯罪为前提。在实
    2023-08-07
    409人看过
  • 间接正犯可以是过失犯罪吗
    过失犯罪是存在相关的间接正犯,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理论,过失犯罪表明主观上并没有犯罪故意或犯罪意图,教唆犯属于间接正犯,一般要求具有故意或间接故意。所以,过失犯罪没有教唆者。1、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承担刑事责任。间接正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从犯2、教唆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胁迫教唆他人犯罪的,那么就
    2023-06-03
    86人看过
  • 胁迫他人犯罪是间接正犯吗
    胁迫他人犯罪的同样应当被认定为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对于醉酒的人是否能够认定共同犯罪能。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醉酒的人与他人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片面共犯如何处理应当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片面共同犯罪的各个细节,细致地分析片面共犯参与犯罪的程度、责任大小、罪行轻重等情节。量刑上,比照实行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
    2023-03-06
    398人看过
  • 间接杀人的是否算犯罪
    1、间接杀人的算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接杀人就属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的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一、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区别有哪些1、在认识因素上,对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
    2023-02-26
    171人看过
  • 间接正犯不认罪是否可以定罪
    1、可以的,只有证据就可以定罪2、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3、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一、偷狗构成刑事犯罪不认罪是否可以定罪?只要证据充分就可以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
    2023-03-07
    177人看过
  • 间接正犯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
    (1)间接正犯概念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不具有犯罪主体资格的人或者不发生共犯关系的第三个来实行犯罪。从刑法理论上讲,间接正犯是客观主义的共犯理论为弥补其共犯从属性说的不足以及借鉴主观主义共犯理论所推衍出来的一个范畴。因为按照主观主义的共犯理论,只要有共同犯罪行为,即使是一方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防碍共同犯罪的成立,即所谓的共犯独立性说。(2)间接正犯的显著特征在于犯罪实行的间接性,从而区别于直接正犯主观上,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被利用者没有瑾责任能力或者没有特定的犯罪故意而加以利用,希望或放任通过被利用者的行为达到其所预想的犯罪结果,因此间接正犯与被利用者之间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对此不应作为共犯论。客观上,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行为,即行为人不是亲手犯罪,而是以他人作为犯罪工具而实施犯罪。(3)间接正犯主要类型包括利
    2023-06-11
    196人看过
  • 甲雇佣乙方杀人算不算共同犯罪
    1、雇凶杀人,属共同犯罪,雇凶的人和被雇的人都是主犯,其社会危害性相同;2、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主要有以下情形:(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
    2023-03-22
    445人看过
  • 主播违法犯罪算共同犯罪吗
    主播团队诈骗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共同以直播为名而行使诈骗行为,诈骗他人财物,符合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条件,就可能构成共同犯罪。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一、网恋主动给钱构成诈骗吗?网恋主动给钱通常而言是不算诈骗的。诈骗,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欺诈行为使得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并因此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当事人网恋主动给钱的处分行为是出于其自愿,非因他人欺诈行为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则不构成诈骗;反之则构成诈骗。二、欠债跑路属于诈骗罪吗不属于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
    2023-06-26
    357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不算共同犯罪
    有以下情形的,不算共同犯罪: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的;二人以上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什么情况下共谋不构成共同犯罪两人以上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主要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目的。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1、主体要件: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作为共同犯罪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必须具备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的一般主体资格。未达到责任年龄参与共同犯罪的,不认为是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只要其中一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人具有犯罪主体资格,就不认为是共同犯罪。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被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竭诚一个犯罪行为整体。共谋实行犯罪,在场没有
    2023-07-30
    117人看过
  • 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间人算主犯,还是从犯
    一、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间人算主犯,还是从犯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中间人算主犯还是从犯,要依据其在非法集资犯罪中的作用而定,如果是起次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从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
    2023-04-11
    304人看过
  • 定罪间接正犯的方法
    间接正犯的定罪标准:1、只要未成年人年满14岁,部分行为全部负责,与成年人共同犯罪;2、假如不到14岁,成年人就是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直接正犯的对称。又称间接实施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不负责任的人或者无犯罪意图的人实施犯罪行为,达到自己犯罪目的的人。关于间接证据的定罪原则是什么?间接证据定罪的原则:(一)间接证据必须查证属实;(二)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三)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构成锁链;(四)间接证据之间以及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五)间接证据所形成的证明体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7-04
    206人看过
  • 过失犯罪能构成间接正犯么
    能,过失犯罪是存在相关的间接正犯的。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理论,过失犯罪表明主观上并没有犯罪故意或犯罪意图,教唆犯属于间接正犯,一般要求具有故意或间接故意。所以,过失犯罪没有教唆者。一、如何区别间接正犯和教唆犯?1、间接正犯属于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承担刑事责任。间接正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其次作用,那么就是从犯2、如果教唆
    2023-02-18
    169人看过
  • 共同犯罪怎样算立功
    被告人在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过程中确实起到协助作用的,被告人提供了不为有关机关掌握或者有关机关按照正常工作程序无法掌握的同案犯藏匿的线索,有关机关据此抓获了同案犯;被告人交代了与同案犯的联系方式,又按要求与对方联络,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同案犯等,属于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同案犯,应认定为立功。共同犯罪犯意怎样算超出共同犯罪意图超出,是指两人的共同犯罪意图,由于临时意图,其中一人在原犯罪意图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犯罪意图。根据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和共同犯罪的相关理论,每个共同犯罪人都必须以他对犯罪行为有犯罪意图为前提,以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有因果关系为前提。因此,对于超出共同犯罪意图的行为人,除共同犯罪外,还应对超出共同犯罪意图的行为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
    2023-07-21
    45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间接正犯的情形有哪些,直接正犯与间接犯罪中的间接正犯有什么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8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
    • 盗窃罪间接正犯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2
      如果确有证据证明你亲戚并不知情的且无串通行为的,你亲戚这种情况显然不属于盗窃,只能说是诈骗罪的受害者。
    • 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吗,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30
      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对于间接正犯应当从重处罚。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
    • 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的区别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11
      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共同犯罪,二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 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
    • 过失犯罪算间接故意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1
      一、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二、间接故意犯罪: 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