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企业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层次的加深,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使企业发展的机遇增多,风险亦不断增大。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预防风险的发生,是企业经营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为广州市一大型企业做兼职法律顾问时处理的一起涉外担保案例,帮助企业成功补救了一项大型项目合作合同之漏洞,解除了重大的经营风险。该案例对搏击商海的企业极具参考价值。
小纰漏后患无穷
1999年,广州市某地产公司(下称**公司)与澳门某公司(下称**公司)有意合作经营某商贸大厦项目。双方就所关心的合作前景、投资比例,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谈判,最后双方同意合作,成立一个注册资金为1.5亿元人民币的合资企业,初步约定双方投资比例为:**公司为35%,**公司为65%。2000年1月,双方再次就该项目的合作期限、资金来源、股金投资的比例及折价、投资资金分期分批的时间、数量、利润分成、风险承担、机构的运行等具体问题达成一致,并签订了项目合作合同。合同签订后,**公司与**公司第一期投资及时到位,新机构也正式运行。但是,事隔不久,**公司以开发该项目的名义,向美国花旗银行申请贷款1000万美元,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公司及银行根据该项目合作合同第12条23项“乙方(**公司)如果为投资需要向银行贷款时,由甲方(**公司)提供担保”的约定,要求**公司具结担保书。
接到美国花旗银行与**公司的担保要求函后,**公司才发觉原合同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漏洞给企业合作惹下了大麻烦:像这种投资性的大额贷款风险本应该由**公司自行承担,现在风险责任却牵连到**公司,若**公司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公司就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因为合作合同中这个小小的瑕疵,造成了**公司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然而合同现已生效并开始履行,**公司如不为其提供担保则有违诚实信用的原则,难免授人以柄。
补合同天衣无缝
**公司在短期内召集了大量的法律及经营专业人才研讨此事。笔者在审阅合同中发现了合同尾部第28条是一个通用的合同固定条款(俗称合同套语),一般情况下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如今却正好可用。该条款称:“本合同是双方自愿签订,双方应该自觉履行,在履行中遇有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精诚合作之精神,相互协调、补充和完善。”笔者向董事会提出了以反担保应付担保风险的建议,将反担保内容整理成补充合同争取与**公司补签,以补救原合同瑕疵。董事会批准了这一方案。
-
妙用反担保解除合同风险
465人看过
-
签订装修合同细化技巧防隐患
444人看过
-
反担保合同???????????????????
358人看过
-
反担保合同提前解除担保责任怎样
163人看过
-
担保机构之信用反担保合同
179人看过
-
反担保人未签字反担保合同有效吗
296人看过
担保合同是为了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而在债权人(同时也是担保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或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即担保人)之间协商形成的,当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以一定方式保证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协议。担保合同... 更多>
-
签订担保合同技巧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10担保合同注意事项 1、签订抵押合同的抵押人与不动产权利人应一致。特别注意抵押财产是否是共有,如果是共有的,则抵押合同也要由共有人签字同意,以确保抵押合同合法有效; 2、抵押人如果是公司法人的,应要求公司法人提供公司章程,如果章程规定对外担保需要经股东会决议或特别决议,则要让公司提供相应的股东会决议。以免其他股东对抵押的效力提出质疑; 3、应为抵押物办理财产保险,受益人为抵押权人,保险单交抵押权人保
-
反担保合同提前解除担保责任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6反担保合同提前解除担保的,其责任是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要予以赔偿。而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要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未履行的部分,就无需履行。
-
担保合同与反担保合同有什么区别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24担保合同与反担保合同的案件管辖是不一样的,如果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进行管辖,如果没有约定的,由合同履行地、被告依据地等人民法院管辖。
-
事故隐患怎么消除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3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负全部责任,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或者难以消除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在隐患排除前,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可以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事故隐患提示标志。
-
如何消除事故隐患?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10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负全部责任,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或者难以消除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在隐患排除前,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可以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事故隐患提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