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下,单位可以裁减人员,但需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1)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用人单位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单位不当裁员需怎么处理?
若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按照>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若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违法的,应当按照>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双倍赔偿金。
附:裁员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单位裁员员工不接受怎么办
138人看过
-
员工不接受单位辞退怎么处理?
161人看过
-
员工怀孕需要保胎,单位怎么处理
79人看过
-
单位要裁员,我应当如何维权
248人看过
-
当员工遭遇单位“软性裁员”时,他们应该怎么做
60人看过
-
未签合同被裁有补偿吗,不当裁员怎么处理
456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未签合同被裁有补偿吗,单位不当裁员应该怎么处理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04一、未签合同被裁有补偿吗 符合下列条件的,即便未签合同被裁也是有补偿的。 1、与公司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2、根据相关劳动法规,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二、单位不当裁员应该怎么处理 1、若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
-
劳动不满意单位裁员未签合同怎么处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23劳动仲裁解决此事!完全能够胜诉。任意能够申请的 1、单位严重违法,劳动合同法限定,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应该签订劳动合同 2、因为单位的违法做法,你能够任意辞工,并要求单位支付你经济赔偿金、两倍薪水(最多11个月)等,支付加班薪水 3、隶属劳动纷争,应该赶紧去提议劳动仲裁,你不需要承受任何职责,能够任意去职。单位无权利扣押任何薪水 4、搜集一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与这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比如工作牌、薪水
-
用人单位裁员不足20人且不到总人数10% 的,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08裁员不足20人且不到总人数10%的,不违法;裁员达到20人或者达到总人数10%的,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由此可见,裁员不足20人且不到总人数10%的,把理由
-
在法定裁员范围内,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处理经济性裁员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0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
-
哪些单位不得裁员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04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裁员时应当排除在外: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