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抢劫罪什么时候开判刑?
抢劫罪开庭之后就会开始判刑。
1、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3、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法院以抢劫罪开庭会判犯罪分子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入户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二、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
法院以抢劫罪开庭会判犯罪分子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入户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在当代的社会抢劫罪是属于非常严重的一种犯罪的行为,因为这样的一种行为不仅仅是侵犯到他人的财产方面的权益,对于他人的人身权益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必须要对此进行非常严厉的判刑,通常状况之下都是按照三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进行相对应的处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n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什么时候不算抢劫罪
122人看过
-
抢劫罪什么时候既遂2024
134人看过
-
抢劫罪怎么判刑1001抢劫罪怎么判刑
339人看过
-
抢劫1000元判刑多久什么时候规定的
270人看过
-
抢劫罪未被判刑时,如何取保候审?
229人看过
-
抢夺罪到底什么时候会转化为抢劫罪
427人看过
-
抢劫罪判10年,能减刑几年,从什么时候开始减刑?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1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的10年,具体多少年,需要根据犯人的服刑表现、立功大小等为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修正)》第条,【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
-
抢劫罪的判刑规则,什么是抢劫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6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怎么判,具体如下: (一)处罚: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
-
抢夺罪从什么时候转化为抢劫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08抢夺罪以下两种情况下会转化为抢劫罪: (一)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二)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
抢劫罪被判的缓刑什么时候可以消除案底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1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累犯原则上不适用缓刑如果有重大立功的话可以争取从轻、减轻处罚
-
已遂的抢劫什么时候犯罪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05一般认为暴力和胁迫实际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是既遂,而不是以是否取得财产为判断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条规定,抢劫罪侵犯的法益是复杂的对象,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有抢劫财产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的后果之一的,构成抢劫罪既遂。对于普通抢劫罪的既遂,要求取得财产与之前的暴力、胁迫等手段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基于压制被害人的反抗而取得财产,否则不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