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撬门入室盗窃1000元应该如何处罚
犯罪分子撬门入室盗窃,金额达一千元的,构成盗窃罪,应该适用的处罚标准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3000元初犯如何处罚
盗窃3000元数额较大,涉嫌盗窃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入室盗窃三起金额不到1000元如何判刑
行为人入室盗窃的次数达到三次,但是金额不到一千元的,依然构成盗窃罪,应当按照盗窃罪的处罚规定进行量刑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公安机关应予立案追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n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入室盗窃撬门如何算犯罪
168人看过
-
撬门入室盗窃刚想“开溜”就被抓,入室盗窃怎么处罚
400人看过
-
撬门入室盗窃立案标准
471人看过
-
撬门入室偷盗如何判刑?
482人看过
-
入室盗窃要判多久,如何处罚入室盗窃
446人看过
-
根据规定撬门入室盗窃判几年?
356人看过
-
入室盗窃撬门犯罪怎么办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17入室盗窃撬门不属于犯罪预备,而属于犯罪未遂。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只是因为客观条件影响而没有成功,这种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
入室盗窃撬门属于犯罪预备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06入室盗窃撬门不属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行为人在犯罪阶段上主观方面应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应表现为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
撬门拿自己的东西算入室盗窃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1撬门拿自己的东西不属于入室盗窃的。所谓盗窃,应该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秘密手段,非法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你拿回的是自己的手机,那么这个手机的所有权就归你而非他人,你取得属于自己的手机是合法的,所以不属于盗窃或入室盗窃。但是,虽然你取回自己的手机的行为不构成盗窃,但是采取撬门的方法却是不对的,甚至是违法的,应该通过其它合法的手段来处理纠纷、主张自己的权利。
-
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 入室盗窃罪量刑标准, 入室盗窃罪该如何处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7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入室强奸应
-
入室盗窃杀人撬门属于非法占有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11入室盗窃撬门不属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行为人在犯罪阶段上主观方面应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应表现为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