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凶杀人”的雇主和实施杀人行为的这个犯罪行为人双方属于是共同犯罪。
雇主的定罪有以下情形:
1、以“故意伤害罪”对其定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以“故意杀人罪”对其定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凶杀案处理的流程和时间
凶杀案是半年可以结案,具体时间要看审理情况。在符合立案条件的情况下,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材料的,在补充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期限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下级人民法院立案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算。
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15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10日。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简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于30日,当事人协商不超过15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回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如何定罪雇主的买凶杀人行为
486人看过
-
买凶伤人未遂雇主怎么定罪
114人看过
-
雇凶杀人是雇主判刑还是凶手判刑
336人看过
-
雇主买凶杀人的案例分析及定罪情况
225人看过
-
介绍雇凶杀人如何定罪
321人看过
-
蓄意买凶杀人雇主什么罪名
25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如何认定雇凶杀人罪?如何区分雇佣犯罪与雇凶杀人罪?两者如何认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3雇凶杀人犯罪是雇佣犯罪的一种。由于雇佣犯罪并非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法定犯罪类型,而是实际中对雇佣他人进行犯罪活动这一犯罪现象的概括,所以关于其研究对象、定义等的论述并不统一、分歧颇大。根据笔者查阅文献发现,至今对雇佣犯罪的研究从对象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就是指雇凶杀人犯罪,一种可以称为广义上的雇佣型犯罪,包括雇佣人员从事杀人、伤害、抢劫、走私、贩毒和侵犯知识产权、危害国家安全等活动构成犯罪的情况。其中
-
雇凶强奸他人,雇主和凶手怎么量刑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1雇凶打人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雇主和凶手构成共犯。以其对受害人造成的结果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雇凶手和凶手分别杀死对方,雇主和凶手的行为应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2这种情况是构成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伤害罪,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雇主和凶手只是想教训别人一下,没有杀害对方的意图和动机,应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如果雇主和凶手有杀死对方的意图和动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了。1、《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
-
购买凶手的杀人罪是什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17故意杀人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发生,实施杀人行为的法律责任。无论是准备、实行还是未遂,只要行为人有意行凶,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作为公民人身权益之首,无论受害者是否真正遇害,或者行凶过程处于何种状态(如预备、未遂、中止),都构成犯罪,应该被立案追诉。
-
买凶杀人雇主怎么定罪,法律的规定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11买凶杀人雇主构成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买凶杀人”买凶者之雇主属教唆犯,如凶手实施行为,则教唆行为与被教唆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按照共同犯罪进行处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