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事证据概念的反思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4:45:40 231 人看过

关于刑事证据的概念,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作了界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是我国法律首次给证据下的定义。后来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都接受了这一定义。于是,这一定义就成了我国对证据概念的官方解释。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和诉讼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证据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据的这一概念越来越暴露出其本身的瑕疵,在司法实践中也越来越显得无法操作。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违反了定义不能循环的逻辑规则

定义不能循环,就是说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定义概念如果包含了被定义概念,就是用被定义概念说明定义概念。我们之所以给概念下定义,是因为被下定义的概念不明确,需要用下定义的概念去说明它。如果下定义的概念自身还需要被下定义的概念来明确,那就达不到明确概念的目的。违反这条规则常见的逻辑错误是循环定义。根据概念定义的逻辑规则,结合刑事证据的法定概念,我们进行分析: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即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在这一定义中,核心词是事实,而事实的概念为事实的真实情况。由此看来,证据的定义可以表述为:证据就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真实情况,证据也就间接地变成了真实情况。在这个定义中,定义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证据。简单地说,证据的概念就间接地被定义为证据就是事实或者事实就是证据。在这样的概念中,定义项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那么,定义项仍然是不明确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概念的规定,就是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证据的内涵及本质仍然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

二、证据概念与证据种类的规定相矛盾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证据有下列七种。这一规定与1979年刑事诉讼法相比,在证据的种类上增加了视听资料,因此由原来的六种变成了现在的七种。我国有学者认为,按照我国的习惯,立法上根据刑事证据的表现形式将证据所划分的类别,谓之证据的种类,并认为将法律上规定的刑事证据形式称为证据的种类是比较科学的。笔者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种类只限于七种的规定是不科学的。根据此款规定,那就是说七种以外的都不是证据,更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当做证据使用、并能作为定案根据的并不在七种之内,诸如搜查笔录、扣押物品清单、提取笔录、有关案件情况的说明、发破案登记表等,是不是证据呢?如果按照本案第一款规定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的规定,这些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就应当被视为证据,但它又是七种之外,没有法定形式,又不能当做证据,这就造成了矛盾,使司法实务部门无法操作。另外,两部刑事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规定都是一样,仅由六种变成了七种,也就是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切即=六、又=七,换言之,六种=七种,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如果以后再将现在普遍采用的电子证据用法定形式规定下来,岂不是就出现六种=七种=八种了吗?一切即是全部的事情,将一切事实用法定的形式规定为具体数字种类,真是犯了一个小儿科的错误。正像德国学者勒内·达维德指出的那样:立法者大笔一挥,条文就可以被修改或废止,但法律条文背后的一些根本因素却不是它能左右的。三、有关证据的规定自相矛盾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在规定证据定义和七种证据形式后,在第三款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本款规定如果单独表述,可能就是正确的。因为无论是侦查、审查起诉或者审判阶段,证据标准都要达到证据确实、充分。因此,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对每个证据都需要查证、举证、质证、认证的阶段,认为符合该案的客观实际情况,方能作为确定案情的根据。根据的含义是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为的基础,在诉讼中,对每一个案件得出的结论是惟一的,具有排除其他结论的可能性,因此作为案件结论的前提,证据必须查证属实,这不但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实际,也与国际诉讼理论相一致。但其表述与该法同条第一款规定的证据概念相冲突,实际是否定了同条第一款。既然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无须再经过查证属实;如果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那就说明第一款规定的真实情况不真实。这种自相矛盾的规定,不仅违反了逻辑法则,更有损法律的严肃性,且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理解,无法操作。正如何家弘教授所言,既然证据都是真实的事实,既然不属实的东西都不是证据,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去查证属实呢?已经肯定是事实的东西却还要让人去审查其是不是事实,这就好像让人去审查一只狗是不是一只狗一样荒唐。

四、证据概念的规定与收集取证的方法相矛盾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个证据的概念告诉人们,只要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且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至于是否采用非法的手段取得的证据在所不同,这就为非法证据进入诉讼程序,作为指控犯罪和定罪量刑的根据开了口子。这与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相矛盾。我国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和重实体轻程序思想的影响,我国公民在思想观念上普遍对政府权力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和信任感,对国家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全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寄托着较高的期望。而对犯罪分子,则表现出深深的憎恶和恐惧,加之司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司法资源及犯罪率高的情况,有些司法人员图省事、走捷径,采用非法的手段收集证据,如刑讯逼供、非法搜查、诱证骗证等,因此,刑诉法规定了禁止用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对非法证据而言,某项证据对案件事实确实起到了证明作用,采用它有助于发现案件真实情况,体现控制犯罪观,然而,由于此项证据的取得途径是通过非法的手段或违反了法定程序,它的取得经常以涉嫌者的人权为代价。即使能证明案件情况,也不能进入诉讼程序。否则,有损于我国在国际上维护人权、保障民主的形象,不符合联合国有关刑事诉讼的司法准则;不利于提高公安司法人员的办案水平,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导致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破坏法制的腐败现象。鉴于上述评析,笔者认为应修改我国关于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概念的规定,对于证据的定义,应采用何家弘教授的观点,即证据即证明案件事实的凭据,这个定义既简单明确,又符合逻辑规则,更不会产生歧义。至于证据的种类、收集证据的主体、方法以及评判证据的标准等,可以在证据规则中明确规定,以便司法实践操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0日 16: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概念
    对于民事证据保全的概念,日本诉讼法学者兼子一认为,证据保全程序是指对于那些等到诉讼上正式调查期日开展调查时就很有可能无法进行或者难以取得的特定证据,因此,事先就有必要进行证据调查并保存其结果的诉讼程序。[⑤]我国学者王锡三认为,所谓证据保全,就是在起诉前或起诉以后,还没有调查证据以前,预先采取的一种保全措施。[⑥]我国学者常怡认为,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措施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行为。[⑦]我国学者何家弘认为,证据保全即证据的固定和保管,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司法人员或律师分析、认定案件事实时使用。证据保全是取证制度的重要环节,是收集证据工作不可分的一部分,发现证据后妥善保管及时提取、固定,否则一旦被毁坏、灭失就达不到收集证据的目的。[⑧]我国学者樊崇义认为,证据保全是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
    2023-06-06
    362人看过
  • 审查判断的概念,刑事证据审查的步骤
    审查判断是什么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指司法人员对于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审查判断,鉴别真伪,以确定各个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并对整个案件事实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的活动。1、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其一是审查证据的真实可靠性;其二是审查案件所有证据组成的证明体系是否足以充分确实地证明案件的基本事实。2、这就要求首先对每个证据逐一地进行审查核实,在确定每个证据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判断每个证据的证明力;然后是在对每个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的基础上,把案件全部证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排除矛盾,找出内在的联系,最终对整个案件做出结论。其中,审查是前提,判断是目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可以鉴别证据的真伪,去伪存真,再现案件事实,从而保证最终定案的证据具有客观真实性,使案件的结论建立在可靠的事是基础上,确保案件结果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023-04-21
    436人看过
  • 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的概念
    一、什么是言词证据言词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又称之为人证。它是相对于实物证据而言的,凡不是以实物、形象、痕迹、符号等客观载体为其表现形式,而是以人的言词(包括证词的录音)为表现形式的证据,都属于言词证据。言词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则是一种特殊的言词证据,尽管鉴定的客体是实物、痕迹、声音、气味等等,但经过鉴定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则是有关专家根据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送鉴物提供的鉴别、判断的意见,归根到底,仍然还须以鉴定人言词(包括文字的表述)为其表现形式,因此,鉴定结论也还是应该归属于言词证据。言词证据的内容,是陈述人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是通过询问、讯问等而取得的陈述,常被固定于各种笔录之中。二、什么是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又称之为广义上的物证。实物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勘
    2023-06-03
    488人看过
  • 刑事代理的概念
    刑事代理,是指刑事诉讼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内,为维护其合法权益所进行的诉讼活动。诉讼代理人必须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进行诉讼,超过授权范围进行诉讼活动所产生的结果,除非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认,否则被代理人不予承担。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的关系核心内容:作为刑事诉讼的两项基本制度,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在表面上有些共同特征,最明显的表现在刑事辩护人与代理人都与案件处理后果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们都不是基于本人利益参加诉讼的;此外,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与代理人范围是一致的。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的关系作为刑事诉讼的两项基本制度,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在表面上有些共同特征,最明显的表现在刑事辩护人与代理人都与案件处理后果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们都不是基于本人利益参加诉讼的;此
    2023-08-12
    456人看过
  • 公平民事行为的相反概念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指一方利用优势或者对方经验不足,导致双方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判断合同是否明显不公平的时间点,应订立合同为标准。因此,合同订立后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双方利益明显不公平的,不属于明显不公平的民事行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处理。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有效吗?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在被依法撤销之前是有效的,撤销后自始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2023-07-11
    62人看过
  • 看守所的刑事概念
    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人脉的机关,是公安机关的一个业务部门,主要是为刑事诉讼中的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服务的机构,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按照《公安部关于看守所等级评定办法》的规定,看守所分为四个类型,即按照本年度内月均关押人数分为特大、大、中、小型看守所。其中关押1000人以上的为特大型看守所;关押在5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为大型看守所;关押100人以上不足500人的为中型看守所;关押不足100人的为小型看守所。
    2023-06-04
    357人看过
  •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概念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概念这是按照证据来源的不同,对证据的划分。1.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或转抄的证据是原始证据,也即是案件的第一手材料。在刑事诉讼中,诸如作为物证的原物,作为书证的原件,证人目睹有关犯罪案件事实所作的证言等,一般都属于原始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如合同纠纷中的书面合同,订货合同中的样品,对案件事实亲自耳闻目睹的证人作的证言等。在行政诉讼中,亲眼目睹违法活动的证人证言,当事人对自己违法行为的的陈述,物证的原物,书证的原件,现场检查笔录、罚没款收据,扣押物品清单等,都是原始证据。由于这种证据直接从案件事实发生中产生的,即来源原始出处的证据,因此,一般来说,这种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大,对案件的证明作用也比较强。2.传来证据,凡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常见的传来证据有:物证的复制品,文件的副本、影印件、抄件,非亲自感
    2023-06-06
    362人看过
  • 上诉与反诉的概念
    上诉,指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依法请求上一级法院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及因此引起的一系列诉讼活动。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反诉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亦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是保障本诉被告人民事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通过反诉与本诉合并审理,减少当事人讼累,降低诉讼成本,便于判决的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本诉的被告可以
    2023-06-13
    90人看过
  • 传来证据的概念及作用
    传来证据的概念凡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也即经过转、述、传抄、复制的第二手以及第二手以下的证据,是传来证据,也叫“派生证据”或“衍生证据”。如证人从他人处得知案件事实的证言、书证的副该、音像资料的复制品等都是。传来证据的作用传来证据在办案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作为发现原始证据的线索;(2)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审查原始证据是否真实的手段;(3)在无法获得原始证据时,可用以证明案件的次要事实和情节;(4)可以强化原始证据的证明作用。在中国刑事诉讼中通常不排斥传来证据,只是要求注意其可靠性与证明力。一般来说,证据材料被转手传递,失真可能性就增大,转手次数越多,失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转述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将事实扭曲。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原始证据要比传来证据更可靠些,证明力更强些。但是,在一定情况下,传来证据可以替代原始证据。如对于那些易于消失或难以搬动的物证来讲,只有通过
    2023-06-14
    439人看过
  • 刑事侦查学的概念
    刑事侦查学是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的一门社会研究学。刑事侦查学与刑事侦查实践是相互联系的。刑事侦查学也需要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需要对犯罪的行为,犯罪的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得出相应的理论结论。刑事侦查学能够为刑事侦查,刑事立法等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一、刑事案件怎样才立案刑事案件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了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或者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及民法院等接到举报或者控告或接到报案、供述材料的事实,以及检察官起诉的材料。经各自管辖范围审查后,决定是否将刑事侦查作为刑事案件进行起诉或者审判所依据的标准。二、贩卖毒品只有言词证据能定罪吗贩卖毒品只有言词证据不能定罪,公安刑侦人员在破案过程中需要广泛收集证据,当所收集的证人证言和痕迹物证有秩序的衔接组合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主要环节,如物证和鉴定意见等,才能够完整地证明其犯罪过程,方可判
    2023-06-20
    374人看过
  • 新证据的法律概念定义
    法律综合知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第四十三条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
    2023-06-05
    387人看过
  • 直接证据的类型和概念
    直接证据: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就是能够直接证明证明对象的证据。如结婚证、房产证。一般说来,直接证据的可靠性大,证明效力强。是依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这里所说的证明关系,是指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是以直接证明还是间接证明的方式起证明作用。凡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即为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勘验笔录等等。直接证据的种类有哪些1、当事人的陈述。包括刑事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陈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等不同的诉讼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当事人的陈述都可以成为直接证据,只有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当事人陈述才是直接证据,如刑事被害人陈述,只有当其能指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为时,才可以
    2023-07-07
    128人看过
  • 关于医疗事故的概念:“明显”是个相对概念
    新《条例》虽然对的概念进行了重大修改,扩大了医疗过失行为导致人身损害后果的范围,将原来的三级医疗事故变为四级,即增加了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为第4级医疗事故,同时还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是根据损害结果确定责任方,所以,如法院完全按照条例规定审理纠纷对患者是不利的;其次,明显,一词是个相对的概念,如何合理界定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范围目前并无定论。
    2023-06-04
    412人看过
  • 狭义证据法中的当事人承认概念
    当事人承认是当事人陈述中的一种。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所作的肯定其真实性的陈述。证据法上的狭义的当事人承认是指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从广义上说,当事人承认,包括当事人对事实主张的承认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但当事人对诉讼请求的承认,已经不属于证据法上当事人承认的范畴,而是属于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原告拿不出证据法院怎么判原告拿不出证据法院会判原告败诉。如果是刑事案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作无罪判决。如果是民事案件,由举证人承担不利后果。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取证必须合法在当事人身上安窃听器、在家里录音等,因为收集证据的来源不合法,因此证据的证明力存疑,可能无法使用。合法证据的种类包括保证书、道歉书等书证,双方
    2023-08-08
    383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刑事证据的概念及其定义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3
      1、刑事证据指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 2、这一定义概括了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反映了证据的本质属性。基于立法的统一性,三部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应当是统一的。
    • 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的概念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31
      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又称之为广义上的物证。实物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勘验笔录等。言词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又称之为人证。
    •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
      陕西在线咨询 2021-09-29
      按照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方式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所谓直接证据,就是以直接方式与案件主要事实相关联的证据,即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所谓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的案件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事实,因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也称“旁证”。在司法实践中,直接证据通常表现为各种言词证据与书证、视听资料。间接证据的表现形式纷繁芜杂
    • 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是什么,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3-10
      诉讼证据是诉讼中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真实材料。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 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同时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缺一不可,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证据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同案件事实存在着某种联系。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运用证据的主体、证据来源、证据形式合法,并按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 新刑事诉讼法完善了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海南在线咨询 2021-09-29
      1、修改了证据的概念。旧法将证据定义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新法将证据概念修改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后者比前者少了“真实”二字,并将“事实”替换为“材料”。相比而言,旧概念较注重客观真实,而新概念不仅注重客观真实,更加注重法律真实。证据是证明信息与证明载体的有机统一,旧概念将证据也视为“事实”,容易与作为证明对象的“案件事实”相混淆,新概念用“材料”来定义证据,更准确也更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