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哄抬价格会构成刑事犯罪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5 11:20:25 378 人看过

企业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企业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07: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哄抬价格相关文章
  • 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起哄闹事的会构成犯罪吗
    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起哄闹事的是会构成犯罪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触犯寻衅滋事罪,最高判刑十年。一、多次寻衅滋事怎样认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定为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多次寻衅滋事中的“多次”应认定为三次或者三次以上。二、寻衅滋事罪是否过失犯罪寻衅滋事罪不是过失犯罪,而是故意犯罪。寻衅滋事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23
    447人看过
  • "双黄连医药物品价格哄抬是否构成犯罪"
    哄抬双黄连医药物品价格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哄抬双黄连医药物品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属非法经营,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走私物品偷税漏税是否构成犯罪?走私物品偷税漏税行为是犯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根据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
    2023-07-17
    229人看过
  •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罚的就是你!
    哄抬是指投机者们意在强行抬高价格水平的交易活动,其手段有散布谣言和按略高于现行价格的价格水平输入指令等。哄抬物价是投机商人牟取暴利的手段之一,它直接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是一种投机违法行为。什么是哄抬物价哄抬物价是指市场经营者故意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或者利用其它手段,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增长,从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抬价竞销。它一般是经由故意的协同定价,如私下达成统一高价的协议(非书面形式)。二是抬价抢购。哄抬物价构成要件(1)具有主观故意。经营者主观上具有推动价格上涨的故意;(2)客观上实施推动价格上涨的行为;(3)具有导致价格上涨的结果或者重大可能性。哄抬物价的行为表现1.通过散播虚假信息推高价格。2.通过囤积商品、缩紧供给推高价格。3.直接或间接提高商品实际价格。哄抬物价行为将面临哪些处罚疫情期间,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
    2023-05-07
    282人看过
  • 哄抬价格含义
    哄抬价格
    哄抬价格行为是一种故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尤其是在商品供不应求时,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可能会引起商品价格过高上涨,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引起消费者恐慌,形成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哄抬价格行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价格违法行为,又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捏造或者散布虚假的涨价信息。消费者和经营者实施市场行为的前提是获得价格信息。但在现实市场中,消费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就使经营者捏造和散布虚假涨价信息成为可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欺骗行为,即通过制造和传播欺骗性信息,推动价格非理性上涨,借此牟取不当利益。二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散布涨价信息。在一些情况下,经营者所散布的涨价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散布的方式和手段存在问题。例如,在当前,一些企业无视公众对价格上涨的敏感性和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要求,借助媒
    2023-06-07
    426人看过
  • 如何处罚爆发疫情哄抬物价犯罪
    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市场监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严重者还会涉嫌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一、哄抬物价怎么处罚哄抬物价一般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二、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怎么处罚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市场监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严重者还会涉嫌刑事犯罪,受到刑事处罚。三、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违反哪些法
    2023-04-03
    445人看过
  • 企业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要判几年
    企业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若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对企业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刑事内幕交易罪既遂怎么量刑处罚自然人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内幕交易罪最高判多久内幕交易罪法院一般会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
    2023-06-23
    102人看过
  •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应该怎么样投诉?
    如果遇到商家有哄抬物价的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但是对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消费者应注意保存证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五条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
    2023-04-15
    247人看过
  • 哄抬价格的法律责任和构成要件
    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2010年国务院令第585号修订)[2]第六条规定:经营者哄抬价格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行业协会或者为商品交易提供服务的单位哄抬价格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撤销登记、吊销执照。经营者、行业协会、为商品交易提供服务的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包括新闻媒体)散布虚假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依法应当由其他主管机关查处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提出依法处罚的建议,有关主管机关应当依法处罚。构成哄抬物价的要件有:一、认定要件认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大量囤积和以其他方式哄抬价格行为,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件:(一)具有主观故意实施者在主观上一定具有推动价格上涨
    2023-06-07
    63人看过
  •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法律规定包含哪些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疫情期间,故意囤积物资,哄抬物价,造成物资价格不正常上涨的,将会按照《刑法》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认定。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2023-04-15
    54人看过
  • 发现商家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怎么办
    一、发现商家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怎么办?发现商家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的可以到当地工商局投诉,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的处罚是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六)采取抬高等
    2023-04-16
    122人看过
  • 疫情防控期间聚会犯不犯法
    一、疫情防控期间聚会犯不犯法?限制或禁止群体性集会活动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疫情防控措施之一。疫情防控期间,组织他人外出聚餐、玩乐,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导致疫情传播的,会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
    2023-06-18
    224人看过
  • 肺炎防控过程中如何打击哄抬物价的价格违法行为
    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机构改革后取得突出成效。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物资市场价格总体平稳。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有必要思考和分析此次市场监管系统战“疫”经验,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和能力。一是查处哄抬物价行为要与其他措施协同才能发挥应有作用。价格归根到底是受供给与需求调节,由市场机制调节,而查处哄抬物价行为属于行政手段。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规制哄抬价格行为不仅需要强化行政查处力度,也需要从供给端入手,实现查处哄抬价格行为与扩大供给协同发力。二是哄抬价格认定标准和程序需要结合实际来认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本意见,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出台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标准以及依法简化相关执法程序的细化措施”,还规定疫情期间经营
    2023-06-12
    464人看过
  • 疫情当前口罩价格上涨是否属于哄抬物价
    口罩价格上涨不等于哄抬物价。“哄抬”通常来讲是一种故意扰乱市场的行为,尤其是在商品供不应求时,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引起商品价格过高上涨,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引起消费者恐慌,形成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涨价是否构成哄抬物价需根据商家的经营成本、消费者反映情况、当地市场监管局的规定是否合理合法来作为是否能进行处罚的依据,不能轻易认定构成了价格哄抬行为。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五条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
    2023-04-15
    354人看过
  •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的治安处罚是怎样的
    1、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2、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3、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有关法律对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处罚及处罚机关另有规定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有本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所列行为,属于是全国性的,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认定;属于是省及省以下区域性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定。一、对于哄抬物价的行为消费者可以选择哪些维权方式1、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
    2023-03-30
    202人看过
换一批
#价格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哄抬价格行为是一种故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尤其是在商品供不应求时,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可能会引起商品价格过高上涨,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引起消费者恐慌,形成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 哄抬价格行为是违法行为,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 更多>

    #哄抬价格
    相关咨询
    • 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算虚假交易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4
      1、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定罪处罚是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认定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谋取暴利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2、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
    •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判几年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
    • 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涉嫌什么罪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21
      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涉嫌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
    • 如何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的物价进行治理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24
      是违法的,依据我国相法律的规定,在疫情期间,经营者哄抬物价的,市场监管部门按《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给予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 疫情中哄抬物价犯什么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7
      根据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